电影《梅兰芳》再次勾起了我们对一代名伶的回忆。萨苏先生在日本翻拍了一些梅兰芳1919年访日演出的老照片,从中可见梅先生早年的风采。他在日本曾是近乎偶像的存在,而他也是以自己的方式反抗日本侵华的“伟丈夫”。 据日本友人内山完造披露,梅先生曾在香港遭日本宪兵软禁并挟制赴沪,这则小小的史料显示了当时著名艺人面临的险恶而微妙的生存环境。
梅兰芳,作为四大名旦之首,他的艺术境界和对戏的不苟追求,至今仍是梨园中难以逾越的一道高峰。而他在抗战中蓄须明志的勇气,更让人们肃然起敬。其实,在20世纪前期的日本,梅兰芳也是一个近乎偶像的存在,日本文化界和民间对于梅兰芳的喜爱,至今依然可以在保留下来的资料中看到影子。
1919年梅兰芳访日演出,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那时梅先生二十六岁,正是他艺术修养臻于大师境界,而形象、精力又正处巅峰的时代。有一组保存在日本的老剧照,包括《黛玉葬花》、《天女散花》、《虹霓关》、《御碑亭》、《琴挑》、《晴雯撕扇》、《花木兰》、《麻姑献寿》、《贵妃醉酒》等等,从中可以清晰地回放出梅兰芳在那次演出中的神韵,以及梅派艺术的水平。
《虹霓关》又名《东方夫人》,梅兰芳在此剧中演出的特色是头、二本连演,前演东方氏,后演丫环,这样这个戏的分量才够做“倒二”或者大轴来卖座。仅仅半个多小时的头本《虹霓关》,对于他这个主演来说,票房号召力不足。有位票友形容道:“就好像你花正价钱去吃鲍鱼,最后只给你喝了两口鲍鱼汤,鲍鱼什么形状都没见到一样。民国京剧市场发达,不管怎么大师,戏码不够硬整,观众也不买单的。”
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先生等中国京剧艺术家再次访日,引发了日本社会的京剧热。日本三一书房编辑出版了《京剧手帖》一书,介绍中国京剧的常识和这次演出经过,扉页即是梅兰芳先生的照片。时隔三十余年,梅先生风采依旧,只是演技更加成熟了。
这部书的跋,是鲁迅的友人内山完造先生所书。而内山所书的内容,竟然是记述抗战中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拒绝与日军合作的过程。
在这段文字中,作为知情人的内山先生揭露,日军攻占香港后,日本军部曾专门派出宪兵搜捕避居南方的梅兰芳,并将其软禁后挟制赴沪。这与传统上认为梅兰芳在香港是感到日军威胁后自行前往上海避祸的说法有一定差异。由于当时的上海是敌占区,梅兰芳先生1937年就是为了躲避日人逼迫,不做文化汉奸而避居香港的,香港沦陷后他转道已经被日军占领的上海,而不是避居海外或者前往内地,确实有不合逻辑之处。内山提供的信息,或可解释这一问题。
内山还提到,梅兰芳于香港被日军寻获之时,已经蓄起了八字美髯,并表示这是自己告别舞台艺术的纪念,坚决拒绝了为日方演出的要求。
按照内山的说法,日方和汉奸势力很清楚梅兰芳这是在故意推托,因此使用了种种威逼利诱的手段,试图强迫梅兰芳与他们合作。然而,梅兰芳刚毅不屈,“如同磐石一样坚决”。
关于威逼利诱,在内山先生的文字中短短一段而已,却可以在中方的材料中看到背后的险恶。在史料《抗战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罢歌罢舞》一文中,可以看到梅兰芳夫妇怎样面对汪伪76号特务头子吴四宝的威胁:
梅夫人来到汪伪政权特务机关的76号宅院。特务头子(吴四宝)劝她说:“几年不见梅老板,听说蓄起了长长的胡须,是不是为了在国民面前要个面子?我看大可不必,太太应该关心他才是。如今日本人当道,还是识相点为好。”梅夫人当即回击说:“梅兰芳是个中国人,岂能出卖祖宗、放弃节操!”特务头子听后勃然大怒,指着梅夫人恶狠狠地说:“梅老板唱了几十年的戏,大概还没有领教过我吴某所导演的‘舞台’吧。”说完,硬领着梅夫人去看铁门里血淋淋的刑具,接着又陪梅夫人赴宴。梅夫人坐在桌边,始终不动嘴巴,不动筷子,以沉默抗争。特务头子便伸出罪恶之手,端来一罐硝镪水进行威胁,梅夫人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说:“硝镪水岂能毁掉他的国格和人格!”言罢,拂袖而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仅仅一天,梅兰芳就剃掉长须,参加在上海的救济灾民慈善义演,一时民众欢声雷动,筹款达五十万元。内山完造在他的跋中,也记述了这件事。在跋的末尾,内山先生慨然道:“艺术大师梅兰芳万岁!蓄抗战之须的伟丈夫万岁!”
虽然书卷已经发黄,梅兰芳先生那种梅花傲雪的骨气,依然通过异国的文字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