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识傅雷,先是从他的《傅雷家书》开始的。然后认识他,因为了解到他是很了不起的翻译大家。他的法文水平,我们的中学老师赞不绝口,“傅雷对于法文的理解与把握,那种火候的不温不火,那种遣词造句的流利,在国内、港台,罕有其匹。他的文章切合原作的神韵,不但字句通畅,朗朗上口,亦且意思不差,完美地传达了原作”。书架上有一套全新的傅雷译文全集,其中收录的有两幅旧照片,一张是法国的罗曼罗兰赠给傅雷的小像,一张是傅雷回赠罗曼罗兰的小像,他们之间是有些文艺上的沟通的。傅雷翻译法文时,夸赞罗曼罗兰,说他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名为小说,其实是完美的交响乐曲。何则?罗曼罗兰受贝多芬的影响很深。所以能写出《巨人三传》。《巨人三传》正是傅雷引以为荣的骄傲。只从他对《贝多芬传》的注释上说,就见他用情之深,用功之深了。
其实,傅雷是用情很深的一个人,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他太容易“感情用事”了。叶永烈的一本书《离人泪》收录一篇《傅雷之死》。文中引用了傅雷的妻子朱梅馥的写给长子傅聪的信。那时,傅聪旅居海外,作着钢琴师。她对儿子说,之所以这些年来对丈夫的隐忍苟活、委曲求全,是因为她太了解傅雷了。信是写在一九六一年十月五号,道:
“你是最爱妈妈的,也应该是最理解妈妈的。我对你爸爸性格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因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当时你祖父受土豪劣绅侮辱压迫,二十四岁上就郁闷而死,寡母孤儿(你祖母和你爸爸)悲惨凄凉的生活,修道院式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他,我原谅他,为了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以及他孜孜不倦的事业的成就,放弃小我,顾全大局。”
之上的这些引文,你直以为是哪个壮怀激烈的文人奋笔疾书呢?而实则是傅夫人在写她丈夫的印象。其实,傅雷的朋友也以为傅雷的脾气很倔,感性很重。譬如大家打桥牌(Bridge Porker),本来就是图的快乐,玩玩而已。但傅雷总是当真,一输了钱,就大大的发火。夫人在一旁劝他冷静一下,他索性将扑克一摔,撤身走人了。朋友们闹的不快,傅夫人只好接过傅雷的牌,给他圆场。大家就夸傅夫人能忍傅雷的脾气。其实,傅夫人乃是有苦衷,有更深层次的用意的,“为了家庭的幸福,儿女的幸福,以及他孜孜不倦的事业的成就,放弃小我,顾全大局”。
傅雷的怪脾气的由来,经过傅夫人的一番讲解,我们明白是缘于童年的不幸,和少年的惨痛经历。人道是,不幸的人必有不幸的童年,良有以也。所以,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的身上,倾注了多于常人的很多很多的爱,《傅雷家书》就是最好的证明。傅雷是什么心思,如此勤奋地写家书呢,为什么从儿子刚上小学,初识几个汉字,就给他写沉甸甸的家书呢?傅聪也问过他为什么,到一九五五年四月的家书中,傅雷写出了他的良苦用心: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到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讯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的,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的用意,旨在培养出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所以他早早的发现了傅聪的音乐天赋,立定儿子将来是艺术家的命。十余年来,他苦心孤诣,从不间断地写 书。在家里,他有两臂,可以指导傅聪的方向;在海外,他以家书代两臂,一步步塑造理想中的艺术家儿子。
他这么多年的努力,培养出来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呢?我作了一些傅聪的简历,给大家过目:
(一)艺术之路:自小傅雷为他选了钢琴,从此便在琴上人生。
(二)婚姻生活:
二十一岁,在波兰,断了初恋。
二十六岁,在伦敦,与英国人小他五岁的弥拉结婚。十年后,离婚,理由是“东西方人的秉性差异太大”。不久,又结婚,娶的是南朝鲜驻摩洛哥大使的女儿,正宗的东方人。可是只过了三个月,就老戏重唱,各奔东西了。仓促结合,仓促离开,如此而已。最后寒灯孤影之后,与英籍华人钢琴家卓一龙女士结婚。五次三番的离合,洒干多少“离人泪”。
(三)行止出入:
一九八三年,傅聪及其妻子回国了。叶永烈的描写是这样的:
“像过去一样,傅聪的衣着总是随随便便,他常常穿中式对襟棉衣。他回国时,在亲友们送他的许多礼物之中,他最喜欢的,是保姆菊娣送的一双中国布鞋!傅聪爱看书,在他的床头,总是放着两本书——父亲译的《约翰?里斯多夫》(他已看了五遍以上)和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如今,又多了一本《傅雷家书》。傅聪平时极少外出,也难得看电影、电视。只有进行网球决赛时,他才离开钢琴,在电视机前坐一会儿。他疏于各种社交场合露面,也极少出席那数不胜数的宴会……”
诸位,我们说:“艺术家活在精神的世界里”,这句话对于傅聪,算不算最好的诠释呢?
只可惜傅雷先生死了,朱梅馥女士也随去了。不知道,他们眼中的心想的傅聪,与这样的一个傅聪一不一个呢?家书训养出的傅聪,傅雷先生预料的到么?这些,都还在疑似之间徘徊,等待着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