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化土壤,以大观园为依托描绘了一幅理想新世界的宏伟蓝图,对我们今天共筑中国梦很有启发意义。 德治——弘扬传统美德 贾珍统治下的长房宁府荒淫腐败奢靡享乐之风盛行,政风率先腐化,而后民风从之,人心败坏,世风日下。《红楼梦》拿宁府做反面教材,赞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治总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儒家德治重道德修养、道德教化,正心诚意,以身作则,推己及人,移风易俗,教人养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悌廉的品德,凝聚正能量,弘扬浩然正气,改良政风民风,构建和谐社会,内圣外王,化成天下。《红楼梦》中以荣府贾政、王夫人、贾珠等仁人君子为表率。新出台的三个倡导、八项规定、纠正“四风”、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等政策,便汲取了儒家文化精华。 情治——大观园新政理想 儒家礼教、名教对维护国家团结、统一、和平、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到了封建后期,百弊丛生,表现在:虚伪保守,沽名钓誉,被宝玉讥讽为“国贼禄鬼”;禁欲主义,摧残人性,被“五四”新青年抨击为“吃人的礼教”;空谈误国,务虚轻利,被探春批评为“虚比浮词”。此系荣府的反面教训,亦是儒家的糟粕。 《红楼梦》基于对人性的深刻解剖,从传统文化内部重新定义修身。大观园修身重在修情、修真、修美,建立人与人之间平等、友好、诚信、理解、关爱、体贴的社会关系,德在其中不期而然。与此关联的情治有三层含义: 一是以人为本,体恤民情,培养爱的能力,护念人间真情,突显人文关怀,构建幸福社会。例如:宝玉自己烫了手,却只管问玉钏儿疼不疼;刘姥姥游园,贾母、凤姐、鸳鸯、平儿对她关怀备至;凤姐体贴姑娘们大冬天进出怕冷,就在园内另设厨房;宝钗关切民间疾苦,尽力为劳动者争取利益。 二是尊重个性,涵养真性情,焕发活力,激发创造力,构建自由社会。大观园居民自由畅快,天真活泼,尽情展现真我风采。例如:湘云烤鹿肉、行令划拳、醉眠芍药茵,挣脱礼教,真趣盎然;菊花诗会上,黛玉钓鱼,宝钗掐花,迎春穿花,个性自由,无拘无束。 三是美化心灵,美化生活,美化环境,提高文明素质,繁荣文艺创作,构建美丽社会。金陵十二钗身上集中了情义、爱心、清净、聪俊等人性美,歌舞戏曲、诗词文章、琴棋书画等才艺样样精通,饮食、服饰、茶道、民俗、娱乐等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大观园本就是生态园林艺术瑰宝,美景如画,宜居宜游。热爱生活、赞美生活,是大观园永恒的主题。 情治在今天显示出光明的前景,如美丽中国、服务型政府、人性化管理、为人民谋幸福、分享改革红利等执政理念,都体现了情治的觉醒。 法治——建设政治文明 贾珍为所欲为,也因宁府法制弛懈,没有敢来管他的人。此系专制主义、官僚主义的痼疾,破解之道在于以法治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公平正义,抑制妖风邪气,构建民主社会。 德治和情治在修身的意义上都属于柔性的自我修养和风气熏陶,实践中尚需刚性的法治加强公共约束力,刚柔并济,方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故有外儒内法、阳儒阴法之术。例如:李纨掌坛,诗社法规健全,民主决策,众人心悦诚服;凤姐协理秦可卿丧礼,法制整肃,暂除宁府五件宿弊。 改革——强国利民善政 作风建设和民主法治可带来天下太平。但静止不变是相对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社会是要发展进步的,因而《红楼梦》又提出了经济建设、实干兴邦的主张,此即探春改革。 探春求真务实,她吸收浙东事功学派的重商主义,利用大观园得天独厚的自然、财力、人力资源,发展商品经济,盘活市场,创造财富,物质进步,构建富强社会。探春改革冲击了“重士农,轻工商”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小农观念,触动了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超前智慧令人惊叹。 在封建末世背景下,大观园新政功败垂成。这是由小说的悲剧叙事结构决定的,无损于大观园的乐观、阳光、正能量。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在此讲不通。 大观园以情治为本,以德治和法治为辅,以改革为动力,缔造和谐、幸福、自由、美丽、民主、富强的大同世界的构想具有现实性、开放性和普世情怀,高度契合中国梦,其文化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朱楼梦剑,新生代红学家,已出版“朱批红楼”系列作品《风月秦》《红尘醉》《女儿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