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代表作《人生》读后感:有些东西,错过了便是一生的遗憾
时间:2013-03-10 20:43来源: 作者:根号 点击:
次
高玉智的回来,再次改变了高加林的人生。高加林二次“进宫”,在城里谋了一个通讯员的差使。他那即将磨灭的理想又重新燃起起希望。在城里,他遇到了高中同学黄亚萍。他们高中时候的关系就特别好,他们一起聊天,一起纵谈时事,日子倒也其乐无穷。这次的相遇,
那天去师大的路上,看到一哥们在摆地摊卖书。许多时候,我都会驻足。尽管很多时候我都没有买,但总觉得停下来心中就会无限的充实。这些年来,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喜欢去寻找当地的旧书店,如果时间允许,在旧书店里一待就是一天。当然,许多时候我都是空手而回的,在众多的旧书中,其实没几本是值得珍藏的。
我曾买过六七十年代出版的《马克思全集》乃至《毛泽东全集》,这些书买来也就放一边了,但看到也会觉得欣喜。藏书成为了一种潜移默化的癖好,而一本好书,总觉得只有是自己的,心里才会觉得踏实。所以,我也一次次在“卓越”上买书,每次买,都是好几百块。书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它们是我无数次空虚寂寞孤独里给予我慰藉的精神食粮。
那天心情特别好,也觉得那些书并不是很贵。因为我在买书前,用手机上了“卓越”查了每一本书的价格。在我用三寸不烂之舌说了许多绕口令抒发了许多深情之后,终于用低于“卓越”的价格买下了许多本书。这些书都是崭新的还未开封的“处女书”。我是最喜欢扯开新书的薄薄的封皮的,它会给我带来一阵快感,紧张中带着兴奋。而每次拆封,我又是满怀虔诚的。一个爱书之人,会像爱他的女朋友一样深情。
那已是半年前的事情,当时买的那些书,几乎都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翘楚——《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人生》、《活着》......时过境迁,在这个落魄的午后,我又不由得想起这些书,想起六七八十年代在中国偏远的山村上演的轰轰烈烈的故事。也许,这就是文学书籍的作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对现实的艺术加工,因为从作品当中总会找到感同身受的经历,从而感动和激励着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才得以提升。
那些年,老爸一直说我长不大,说我看的那些书简直是白看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书的确是白看了。从那些书中,似乎没有收获任何的感悟。我曾跟一个老教授讨论过关于读书的问题,我说如果每一本都带着一种目的去读,是不是会显得太过功利。她说,读书就是要带着目的去的,否则你将无所收获。可是,看书我总是没有任何目的,兴趣来了,捧起一本书就可以看一天。也许,这也是为什么每本书看完都会遗忘的原因吧。
《人生》是在课堂上看完的,大概花了三个钟。当时,我曾跟旁边的人笑侃,《人生》也并没有传说中的玄乎,跟现代的饶雪漫的《校服的裙摆》也差不多。这当然只是一种调侃,能够被奉为经典的书,自然有其经典之处。书的封面上说,这是“影响千万青年的励志名篇”。还有马云的话“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着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但这本书之于我,或许感触最深的还是高加林的爱情。
与路遥另一部著作《平凡的世界》的大气和厚重不同,《人生》显得更加小巧和精致。在故事的结构设计上,其实是不完善的。但这也正是人生,有谁的人生又能够尽善尽美。《人生》的封皮上有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这句话,我足够熟悉。如果现在去翻阅我初中时候的课本和笔记,你将会发现,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用幼稚的笔迹写着这句话。这句话是班主任的最爱,然后传给了我们。
阅读《人生》,发现这句话贯穿在了这本书的始末。当民办教师高加林忽然回到了家里,因为他的名额被大队书记高玉楼的儿子三星抢去了。这是人生中一个沉重的打击。一个渴望跳出大山的人,一个渴望改变农民身份的人忽然有一天成为了农民,这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正如高玉德夫妻所心疼的“从小娇生惯养,没受过苦嫩皮嫩肉的,往后漫长的艰苦劳动怎能熬下去......”
那些年,我也曾有过辍学回家的念头,如今回家看着那些已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或者两个女儿的母亲的同学,忽然一阵惊恐。当初读书的时候,也是极其清秀的女孩,生活的重担让她们迅速的衰老,苗条的身躯在岁月里打熬成了水桶......我忽然觉得幸运,自己还可以继续着读书生涯。高加林的苦闷是肯定的,他整天整天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沉重的抽烟。
在这些沉闷和无助的日子里,高加林遇到了刘巧珍。这是一个能干漂亮的女孩,在高加林眼里,唯一的缺陷也许是她没有读过书。知识分子从来都具有一种清高的脾气,高加林自然也不能例外。如果他有工作,也许他这一辈子都不会看得起或者说跟刘巧珍走得那么近。但是,他现在没有了工作,他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个农民。在这里,高加林展现了对现实的妥协。
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是不存在爱情这种东西的。如今每次回家,看着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夫老妻,心中总会生出无限的感慨。即使是自己的老爸老妈,我也曾试探着问过,他们是否真的有爱情。那时农村人,女人只是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或许还是一个用来替你分担家务的奴仆。他们或许并不认识,只是通过别人的介绍见面后感觉还不错便结合了。四五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秀发熬成了白发,这种没有爱情的婚姻产生了另外一种情,一种超越爱情和亲情的情,真正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比较而言,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的感情就有点幸运。自己知道配不上青梅竹马的润叶,抱着试试的心态到山西相亲,想不到对贺秀莲也一见钟情。那时节的人们,因为不知道爱情这种东西,所以也就少了诸多的烦恼。孙少安去见贺秀莲,初衷只是因为贺秀莲家不用彩礼钱。爱情在现实和物质面前,沮丧地垂下了高傲的头颅,如今依然不变。所以,高加林这样的一个人,是否真正能够爱上巧珍,这是需要时间考验的。
巧珍是爱着加林的,每次加林回家她都会远远躲着偷看着加林。所以,加林的所有烦恼她是可以体会到的。所以,她才会偷偷尾随着加林,去给加林卖白馍。因为爱,她可以为加林做任何事情而不怕乡邻的嘲笑,亦如她每天早上起来都刷牙。在巧珍的努力下,加林也慢慢接受了巧珍,也接受了他成为农民的现实。
他们迅速地堕入了爱河,只是在偏远的农村,这种恋爱是不受待见的。如今大街上的卿卿我我,在当时是伤风败俗的。不过,因为有爱,所以可以忽视现实的一切眼光。高加林每天跟人上山,晚上回来就跟巧珍约会,日子已经没有那么痛苦了。如果能一直这样下去,那么也许他们将会更加幸福。在黄土地上,高加林的那些理想渐渐被磨平,知识分子的清高也换成了黄土地的厚重。他们的生活将不会有风花雪月,只有柴米油盐。这是一种平平淡淡的幸福。
高玉智的回来,再次改变了高加林的人生。高加林二次“进宫”,在城里谋了一个通讯员的差使。他那即将磨灭的理想又重新燃起起希望。在城里,他遇到了高中同学黄亚萍。他们高中时候的关系就特别好,他们一起聊天,一起纵谈时事,日子倒也其乐无穷。这次的相遇,让他们似乎又重回了高中。在对高加林的崇拜和迷恋中,黄亚萍抛弃了深爱着她的李克南,要跟高加林建立恋人关系。
高加林在经过多次思想挣扎后,回高家村跟巧珍断绝了关系。高加林和黄亚萍的恋爱,似乎是那种才子佳人似的珠联璧合。他们互相爱着对方,他们有共同的话题。高加林在城里开始了一段跟农村绝然不同的爱情模式。只是,生活它不允许人们太过高兴。高加林人生的第三次改变又开始了。因为黄亚萍的抛弃,李克南母亲甚是愤怒,最终抓住了高加林通过关系才到城里来的把柄,又把高加林推回了农村。
而农村的巧珍,在经过短暂的挣扎时候,同意了一起苦苦追求她的马栓。高加林是带着羞愧回到高家村的,不过接待他的,是高家村的宽厚和谅解。也只有在这时,高加林才真正发现,自己最深爱的人其实是巧珍。在几起几落中,高加林又重新回到了人生的道路上,等待他的,是那些未知的迷茫。
在新版《笑傲江湖》中,网友总结出了一条段子。人的一生会遇到四个女性,一个是你深爱着但不爱你的,一个是深爱着你但你不爱的,另一个是你们互相爱着对方,但不能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是虽然没多少感情,但最终走到一起的。关于爱情,总会有太多的感触和话题。如果高加林从一而终,那么《人生》它就不是人生,而是生人了。
当我看着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夫老妻相携着颤巍巍地走过马路,落日的余晖散落在他们的身后,我就忽然觉得很感动。他们原来是没有多少感情的啊,婚姻不过是一个形式,但让他们走到一起,便成为了一生不离不弃的伴侣。他们一起奋斗,一起在风雨之中拼搏,终于走到了今天。看到那些落魄的情侣,在小面馆里一起吃一碗廉价的面,我也忍不住泪流。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个人陪着你看朝阳初升,看落日余晖,陪着你度过每一段困难和幸福。
有人曾对我说,与其追求一个你爱的人,不如选择一个爱你的人。许多问题,一旦转换角度,便变得矛盾。当你站在不同的位置,你就会因为不同的选择而有所气愤和遗憾。爱你的人,他同时也是追求你的人。如果他也因为这句话而做出选择,那么这个世界上将不会有人走到一起。所以,很多看似真理的东西,往往经不起推敲。师妹说,爱人比被爱更让人幸福。所以,有了这么多的付出,我们才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
曾经有一个女生,她对我的好是除了老妈之外空前的,但我狠心地拒绝了她。原因只是跟高加林一样,我们没有共同的话题。虽然我并不曾后悔,但我也总会想起她,也希望她过得更好。没有言语的爱情是痛苦的,忽然有一天你会发现,你们走在背道而驰的人生中。如果高加林安于做一个农民,那么他跟巧珍可能是幸福的。只是当高加林再次成为农民的时候,巧珍已经成为了别人孩子的母亲。
有些东西,错过了便是一生的遗憾。不知当巧珍抱着孩子幸福的从加林面前走过的时候,加林会有什么感触。只是,错过了也就错过了。也许,在众多女性眼中,高加林不过是一个负心薄幸薄情寡义见异思迁的人,这样的男人注定是会被唾弃的。但是在幸福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或许高加林的错,只是不懂得爱情是什么。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