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质疑《老子》中以弱胜强的观念

时间:2012-08-06 11:11来源: 作者:天道酬勤 点击:
如果都是“以弱胜强”,那当强者和弱者相遇时,强者不是毫无胜算了,强者是否要先把自己变得比对方更弱呢?我觉得没必要变得更弱,只要不自满、不大意就行了。当然这样说,不是说可以“以强凌弱”(如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为之,恬淡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第78章)
  
  按照“强、弱”排列组合,共有四种情形:以强胜强、以强胜弱、以弱胜强、以弱胜弱。在这四种情形中,胜算概率最大的是“以强胜弱”,胜算概率最小的是“以弱胜强”。至于“以强胜强”、“以弱胜弱”,如果旗鼓相当,则胜算概率为50%。《老子》以其一贯“说反话”(即“正言若反”)的思维习惯,坚持认为“以弱胜强”。
  
  如果将“以弱胜强”作为唯一的情形,对另三种情形视而不见,显然是不对的。虽然历史上也有“以弱胜强”的实例,但我的记忆中更多的是“以强胜弱”。“以弱胜强”的概率真的很低,那是建立在“强者自满、大意,弱者智慧、谨慎”的基础上的。比如龟兔赛跑,乌龟就是利用了兔子自满、大意的心理。如果离开了这一条件,十有八九是“以强胜弱”。否则,那大清帝国干嘛不胜西方列强?不是“以弱胜强”吗?
  
  “以弱胜强”无疑是一种智慧。既然“智慧出,有大伪”(第18章),那这里的“以弱胜强”是否属于“大伪”?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我们是否可以说,《老子》本身就是“大伪”呢?我发现,《老子》有点“双重标准”的味道,他所说的那些东西,都是适用别人的,唯独不适用自己。比如“智慧出,有大伪”,就不适用“以弱胜强”,其他还有很多都是这样的“双重标准”。
  
  显然,“以弱胜强”仅是四种情形之一。水攻坚强者,那是量的积累的结果,而不是因为水柔弱才攻坚强者。“水滴石穿”,那也是三年五载的事,而且水要一直滴在石头的同一个位置。现代科技的“水手术刀”、“水切割”,那也是水在高压下形成的,此时的“水”相对于肉体或钢铁来说,实际上是“坚强者”,而不是因为水本身就能切割肉体或钢铁。如果有人将“以弱胜强”理解成强弱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那我要说,实际上,在胜的那一刻(或时期),此时初始的弱者的力量已超过初始的强者,仍然属于“以强胜弱”。
  
  如果都是“以弱胜强”,那当强者和弱者相遇时,强者不是毫无胜算了,强者是否要先把自己变得比对方更弱呢?我觉得没必要变得更弱,只要不自满、不大意就行了。当然这样说,不是说可以“以强凌弱”(如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为之,恬淡为上。第31章)。由此,我想到了《老子》是写给谁看的,我觉得《老子》不能仅仅是“弱者”的精神安慰剂(或致幻剂),更应该是对“强者”(即“圣人”)的告诫。这是《老子》关怀“弱者”的可贵之处,值得学习。《老子》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但并不等于什么都吸收。
  
  “强大”是一种目标,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使子女或学生变得强大,没有听说哪个学校、哪个家长、哪个老师要把子女或学生培养成“弱者”的;好像所有的国家也都把“强国”作为奋斗目标,没有听说过那个国家把“弱国”作为奋斗目标的。为什么大家都把成为强者作为教育目标?为什么所有的国家都把“强国”作为奋斗目标?或许就跟“以强胜弱”的胜算大有关。不是有句话叫做“落后就要挨打”吗?
  
  没错,“盛极必衰”是自然规律。如果有人说,因为反正“盛极”之后是“必衰”的,那就一开始不要盛好了(老子的思维就是这样的)。那我要说,人反正都是要死的,那就一开始不要生出来好了。这算什么“道”?我想,在2000多年前诸侯兼并的动荡时期,《老子》是有针对性的。但2000多年后的我们学习《老子》,就不应该什么都吸收,而应该吸收对我们现在和将来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驾驭思维 成就智慧:开发智能的游戏

作者:关美红

潜能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尚未被充分开发的智慧能力。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人类大脑潜能的开发与研究,并都…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