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胡艳丽:“乾隆病”真的从中国人的身体里消失了吗?

时间:2013-01-11 17:43来源: 作者:胡艳丽 点击:
是西方的坚船利炮炸开了中国的缺口吗?如果当年的老皇帝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虚心接受西方的传教,中国是否能在旧王朝不改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历史不能假设,但不妨碍我们以史为镜鉴,去溯本清源,查找如今社会问题的渊源,找准问题的症结,从精神上、文化上、历史

  如果中国的历史永远可以闭合循环,世界前进的脚步能够停滞在18世纪,那么“乾隆盛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值得称颂,但这位自诩为最有福气、文治武功空前绝后的大清皇帝,偏偏生在了一个世界急速转弯的时代,他将中国带入了慢车道,甚至意识倒流,曾经辉煌的古国被世界抛在了后面。
  
  泱泱千年古国,历史在盛衰之间循环。文景之至、贞观之至、开元盛世不过是历史极衰之后的复苏兴旺,而极盛之时又隐藏着新一轮由盛转衰的阴霾。当历史的车轮转到18世纪,工业革命在敲开地球物质财富宝藏的同时,唤醒了人类沉睡的意识,自由、民主、平等的呼声犹如喷发的火焰,西方国家引领世界进入文明新时代。此时的中国却误入了时光倒流的历史臼穴,大清乾隆皇帝正躺在江山一统的“功劳薄”上妄自尊大,错失了一次又一次与世界融合的机会。
  
  张宏杰新近所著《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从不同角度全面剖析了乾隆盛世的得与失,将千古帝王心性、驭权之术、臣民精神流变、社会开合变迁、世界形势等融会一体,以历史为镜鉴警世今人,在对“饥饿的盛世”进行深层思辨的同时,将历史的厚重与悲哀写得入木三分。
  
  英国人眼中的饥饿盛世
  
  当局者迷。当乾隆皇帝沉浸在自己精心设计的海市蜃楼里的时候,中国百姓的生活已走到了贫困边缘,饥饿是他们唯一的语言。当一艘英国使船开进中国海港的时候,曾经装在英国人心中中国遍地黄金、人民儒雅富足的神话顷刻破灭了,他们看到了截然相反的景象:这里人口众多,土地稀薄,“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除了村庄周围,难得有树,且形状丑陋。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决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伴随着英国人在中国的游走,他们发现了更多违背常识、违背人性,却被中国人无条件接受的事实。这里的人们习惯了奴颜屈膝,媚上欺下。一个职级仅大一级的官员就可以随意下令鞭笞下级官员,不仅如此,被教训者还要去亲吻那个刚刚将自己打得皮开肉绽的板子。当“大人”一转身,“小人”立刻就变成了“大人”,他可以愤怒、咆哮,寻找下一个倒霉者。官场精神倒戈的病毒延伸到民间,变异成民众对政治权、生命权、财产权无奈的漠视,他们始终处于半饥饿状态,垃圾堆里露出初生婴儿干涩的小手,弃婴随处可见……。人们眼神迷茫、面露恐惧,一有机会就偷窃、抢劫,人情的冷漠达到让人瞠目的程度。这里没有公园,没有宽阔的公路,没有公共设施,有的只是“富者甲第连云,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贫富差距。
  
  千古一帝的治国之术
  
  经过康熙和雍正两代皇帝守成,清王朝及至乾隆时期已经江山稳固,尤其是在雍正的严刑峻法下,官员贪腐的势头被成功压制。乾隆皇帝更是一位历史上难得的治国奇才,具备伟大帝王应具备的所有雄才伟略,在位60年,对外开疆拓土令四海臣服,对内减税兴农休养生息,以强有力的文治武功及政治手腕,扫除了一切先祖入关留下的负面影响,将清朝推向了辉煌的顶点。
  
  在乾隆执政的前十三年里,他以一位温雅甚至稍显软弱的帝王模样示人,减刑示恩、重用老臣、虚怀若谷,甚至鼓励文化自由,一度创造了乾隆初年文艺复兴,儒学兴盛的温润局面。在乾隆十三年后,伴随着孝贤皇后的离世,乾隆郁积多年的愤怒、对现有官僚作风的不满,终于爆发出来。他性情大转,对官员动则训斥,惩戒手段之多、处罚之严直追雍正,众大臣一个闪失就可能丢掉官职财产,甚至是九族性命。
  
  乾隆皇帝饱读诗书,但这不影响他为“江山一统”施展铁血手腕。他在任期间将外戚干政、皇族乱权、权臣专政、地方割据、党派之争、农民起义等一系列历朝历代的治国顽疾扫灭于萌芽状态。乾隆皇帝先是消灭了涌动于官场一息尚存的儒家治国理念,对那种敢于进言、呼吁人格完美的官员进行狠狠打击,甚至将两朝重臣玩弄于股掌之间,乾隆要的不是刚直不阿的臣,而是办事尽心,有能力没思想的奴才。他惧怕统治合法性受到置疑,“夷狄”的身份让他终日不安,为此他不惜在全国上下掀起腥风血雨,以高压的手段消除一切可能在民间生发的“反清复明”、非议朝政、“以下犯上”的种子,文人、书籍、思想,遭到空前打击。
  
  当我们站在几百年之外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刚柔收放之间都是乾隆的驭权之术。为达到江山一统的目的,牺牲几个臣子、折腾一批无知百姓都是微不足道的事儿,大清江山之内,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棋子,都要按乾隆摆好的棋局亦步亦趋,直至万劫不复。一切书籍言论皆需为满足统治者的需求而服务,文化不过是政治的附加产物、史书需要按统治者的意志改写、高歌颂扬的道德也要因时而异。
  
  急转直下的日暮山河
  
  及至乾隆老年,曾被他一扫而空的官场腐败卷土重来,其势头之猛、涉员之多、手段之卑劣旷古空前,集中华千年贪腐经验之大成,而掌门人居然是曾经忌贪如仇的乾隆爷。恶的种子一经发酵便成燎原之势,迅速蔓及整个大清王朝,一插到底,议罪银的制度化,更让贪腐成了九天之上倾泄而下的黄河,淹没了官员的道德良知,贪腐来的宝贝不仅可以孝敬皇帝,还可以买官买命。此时的民间,因人口增长、生产力停滞、官场机制失调,百姓已经苦不堪言。大清之富,富在皇帝和官员,而大清之穷,穷在国库穷在百姓。
  
  晚年的乾隆皇帝已经没有了少年时接受新事物的胸襟气度,思维陷入了固守循环——天下之大唯我独尊、其他之地皆蛮夷。他将西方进献的先进设备当成了西洋景弃之在国库,而为显国威,让犹如穿着戏服的官兵带着老掉牙的装备列队迎接西方使团。再加之国力衰弱,官场腐败,中国人用特别的方式成了西方人眼中的笑话,不久后枪声炮声撕杀声掠夺声不请自来。年过80的乾隆,再没有机会没有能力意识到他犯下的致命错误了,更不可能再如壮年时翻手为云覆手雨。
  
  乾隆盛世,既是对中国数千年历代君王治国手法的大总结,也是将皇权推向极盛的巅峰,同时开启了中国急转直下的历史命运,甚至在民族精神里种下了劣根性的种子。
  
  关于乾隆盛世的思索
  
  乾隆王朝江河日下,有多方面原因。其一君主专治,国家命运全系于君主一身,君王能力性情的不确定性使得国家命运多羁,形势迷离,人治重于法制的结果便是豢养出一批只懂权术而不懂治国的臣子。其二精神流逝,乾隆是将人的生存权政治权践踏于脚下最无所顾忌的铁血君王,他基本消灭了全国上下的有识之士,封闭了言论空间,国内气氛沉闷,国势衰路成定局。其三群体贪腐,社会精神集体沦丧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仅贪污成性一条便伤及了国家元气,病入膏肓。其四人才凋零,中国“仕大夫”群体消失,民间成了一潭死水,教育凋零道来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衰退,一个国家失去了接受新鲜事物开拓创新的能力。这也正是为什么西方不断流进的先进思想、设备,到中国却激不起半点涟漪,石沉大海的原因。乾隆皇帝,将一个曾经民力丰沛、国体向上的国家治理成了一潭死水,民心已死、精神已死的国度。民心复苏需要的时间远比想象要长,恶的、坏的、恐怖的记忆一旦成了民族记忆的底色,其贻害长达百年,而民族精神的再次振兴却需要数以百年的时间。
  
  是西方的坚船利炮炸开了中国的缺口吗?如果当年的老皇帝能够以开放的心态虚心接受西方的传教,中国是否能在旧王朝不改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历史不能假设,但不妨碍我们以史为镜鉴,去溯本清源,查找如今社会问题的渊源,找准问题的症结,从精神上、文化上、历史上自我救赎。在以体制治国、以法律治国的今天,“乾隆病”真的从中国人的身体里消失了吗?不要让我们白白度过一回乾隆时代。
  
  所评图书:《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作者:张宏杰,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9月15日(第1版)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天冷就回来:结束真相曝露的爱情

作者:姚瑶

只因一张四时西湖的宣传单,凉夏与昭阳彻夜出逃去考远在杭州的高中,凉夏考上,昭阳落榜…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