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下午,华语文坛著名 钟晓阳携新书“小说三部曲”做客Page One·三里屯书店,与嘉宾编剧史航一起,和读者聊了聊写作背后的故事。图为分享会活动现场。千龙网 见习记者 罗晓静/摄 千龙网讯(见习记者 罗晓静)10月20日下午,华语文坛著名 钟晓阳携新书“小说三部曲”做客Page One·三里屯书店,与嘉宾编剧史航一起,和读者聊了聊写作背后的故事。本次活动是第四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编辑张引墨主持,几十名读者参加分享会。 钟晓阳,华语文坛著名 ,18岁以《停车暂借问》名盛文坛。2014年,续写24岁时的中篇小说《哀歌》,成为新小说《哀伤纪》。2018年,将《遗恨传奇》全部推倒重写,更名为《遗恨》出版。2019年,三本书首次以“小说三部曲”出版。 和东北早已结缘 谈起成名作《停车暂借问》,钟晓阳其实和东北早已结缘。《停车暂借问》讲述了东北女孩赵宁静一生的爱情传奇。除了动人的爱情故事,书中呈现的东北也令人倍感亲切。钟晓阳作为一个香港 ,能将东北刻画得如此传神,除了超出年龄的文字功力之外,还因为她的母亲是沈阳人。在筹备这部小说时,她时常缠着母亲问东问西,母亲那边问不出来了,她就去问外婆。1980年,钟晓阳随母亲回东北探亲,获得了不少“一手资料”。 10月20日下午,华语文坛著名 钟晓阳携新书“小说三部曲”做客Page One·三里屯书店,与嘉宾编剧史航一起,和读者聊了聊写作背后的故事。图为活动现场。千龙网 见习记者 罗晓静/摄 在活动现场,钟晓阳回忆道:“我在写故事之前,就是一个听故事的人,听我妈妈讲。小时候不断听她讲,过年家乡是怎么样的,中秋节吃什么东西。”这些从上一辈口中得到的点点滴滴,都成了钟晓阳写作的养分,呈现在书中。 文学之外的创作 记者了解到,除了小说,钟晓阳也写散文、诗歌,著有散文集《春在绿芜中》、诗集《槁木死灰集》等。此外,她也涉足词坛和电影界。她与林夕、周耀辉等同被列为香港第五代词人,24岁时她将自己的诗改成歌词,用到张艾嘉的电影《最爱》里,入围了当年的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传唱许多年,直到今天仍是经典曲目。 作为编剧,她与著名导演王家卫合作长达二十余年,先从《阿飞正传》片尾曲的填词开始,随后是《阿飞正传》中文字幕的翻译和润饰,到2000年《花样年华》的故事大纲和对白,再到2004年《2046》的故事大纲、中文字幕翻译和润饰,直到2007年的《蓝莓之夜》皆是如此。 ,词人,编剧,钟晓阳拥有着多元的创作身份,每一种身份都带给她不同的创作体验,但最喜欢的形式还是小说。“写歌词、做编剧都是有人找我,我自己觉得可以试试看,但始终只是客串,最喜欢的还是写小说。” 《停车暂借问》曾在2002年被改编为电影《烟雨红颜》,由周迅和张信哲主演。“我看过影碟,我觉得能拍出来就很好。”钟晓阳说道。 写作仍然是我最想做的事 1997年,在出版诗集《槁木死灰集》后,钟晓阳停笔十年,直到2007年,在好友马家辉的邀请下开始为《明报》写专栏,才以此为契机重拾写作,为读者带来了新作《哀伤纪》和《遗恨》。 《哀伤纪》是钟晓阳对24岁时写下的中篇小说《哀歌》的续写,由《哀歌》和《哀伤书》两部分构成。《哀歌》讲的是年轻少男少女的暧昧情感,王德威形容里面有一种“流离的哀伤”。时隔多年进行续写,角色随着作者钟晓阳一块迈入中年,替她表达对生命新的体悟:“年轻的时候多愁善感,那些不开心都是自我的东西,但是到了这个年纪,那种感觉没办法说清,有时候很强烈,有时候又很淡。《哀伤书》想讲的就是这个。” 《遗恨》的前身是20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遗恨传奇》,钟晓阳花了三年多时间将其推翻重写。没有了传奇的《遗恨》,内容比以前更传奇。依然是钟晓阳最擅长写的爱恨情仇,但比起《停车暂借问》和《哀伤纪》,《遗恨》中的情感要奇绝许多。 10月20日下午,华语文坛著名 钟晓阳携新书“小说三部曲”做客Page One·三里屯书店,与嘉宾编剧史航一起,和读者聊了聊写作背后的故事。图为钟晓阳新书现场签售。千龙网 见习记者 罗晓静/摄 三本书的创作时间跨越数十年,代表着钟晓阳生命中三个重要的创作时期,也是她对这个世界的概括。 时隔十年回到文学场上,钟晓阳发现,写作依然是她最想做的事。为什么会以续写的形式回归?钟晓阳说:“以前因为精力和心境不够,很多感觉写不出来,经过时间的沉淀后,再次拾笔,写作的愿望非常强烈。” 活动最后,被问及之后的写作计划,钟晓阳表示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时间,但还是想写。 责任编辑:全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