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推广中国书画艺术,更加突出新日报社网作为新型媒体的特色优势,经过专家们商讨,新日报社授权中国华人书画网特推出【新日报社书画名家人物库】,更好的为书画艺术家、收藏家及广大的书画爱好者建好这个交流平台。 艺术简介 王炳文 字笔耕,别署翰缘居士。甘肃省通渭县人。先后毕业于甘肃靖远师范、甘肃教育学院书法教育专业,长期从事书法创作和教育教学工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名城、书法之乡”联谊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定西市拔尖人才,定西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通渭县文联副主席,政协通渭县第六、七、八届委员,通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 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首届“三晋”杯全国公务员书法篆刻展,首届“冼夫人”杯全国书法篆刻展,首届全国行书大展。参加第四届特奥会全国书画大展获金奖,第三届全国教师“三笔字”书法大赛获一等奖,甘肃省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二等奖,甘肃省第四届“群星奖”书法作品获二等奖等。 论文《顺乎自然 各得其所》《翰墨溢香》《书法创作与潜意识》《当代书法教育问题透视》《农村书法教育滞后的原因》《活力课堂——浅谈新课标下的书法教学》及书法作品发表在《书法报》《书法导报》《甘肃日报》《当代教育》《西部教育改革论坛》《甘肃教育督导》等报刊。出版有《王炳文书法集》。 1999 年在兰州中日友好秋田会馆曾举办王炳文书法展。2012 年在甘肃省美术馆举办王炳文书法作品展暨《王炳文书法集》首发式。 作品展示 ▲王炳文书法作品集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明月松风雅趣浓,清泉流水意境幽 观王炳文老师书法展有感 陇山巍巍有万家烟井,渭水悠悠育千载文明。陇上虽地处西陲偏荒之地,却文风鼎盛。通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素以耕读传家;墨香满城,享誉“书画之乡”。炳文先生幼蒙家训,受翰墨熏陶。醉心国学,酷喜书法。学业有成,毕业于师范学院。工作在教育战线,传道授业于三尺讲坛,解惑答疑于须臾之间。循循善诱,春耕秋耘,方育得百花争艳,桃李满园。工作之余,沉醉于书法艺术,钻研于经典碑帖。问道在山阴路上,请益于陇上名家,交游于书坛名宿。默默探索,潜心研习,历经千般辛苦,终结成硕果。办展览于省城,出新作于艺苑。声名远播陇原,享誉书坛。 王炳文先生书法诸体兼擅,齐修并进。 楷书作品碑帖融合,点画妍美,意蕴含蓄,结体端庄雅致,章法疏朗空灵。刚柔相济,朴茂清新。既不失法度,又独具风骨。 行草作品取法晋唐,参以宋人笔意,融入明清草书笔法。轻灵温润,优雅得体。章法疏朗有致,墨法丰富生动。用笔劲健有力,节奏明快自然。有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息浸透在每篇作品里。他以深厚的艺术功底,开阔新视野。以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笔墨技巧,饱含创作激情,尽情挥洒。创造出独特的书法美感,观之令人心驰神往。 隶书作品以汉隶为基调,参以简书笔意,作品雄浑古朴,天真自然。庄严而不板滞,灵活而不浮滑。既有高古气息又有时代精神。 篆书甲骨文。用笔恣肆,古韵丰足。结体灵活,生机盎然。用笔轻重有致,线条沉稳,力道充实。手法熟练,动作简洁,一气呵成。 炳文先生书法的形式语言传递的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他的正气耿直与当下的所谓高深实则狂傲之名家完全不一样。他为人比较低调沉稳,率直朴素。他的书法创作亦如其人,在质朴中洋溢着火一般的激情,豪放大气,有张力而不张扬;他不但把激情融铸于点画之间,把情感追求寄情于作品之中,使作品与观者产生共鸣。炳文先生书法艺术有一种正气与风骨,观其书法得颜真卿最多,并保持着与他人品一致的书品。又有一种东方文化崇尚的和静与清寂,书卷气跃然纸上,雅俗共赏。炳文先生不愿与时代流行书风为舞,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人生境界。走进他的书法艺术世界,感觉那样的亲切,让人钦佩,清静明心,韵味高古。也是他书法真实的写照。他是传统书法精神的隐者。 炳文先生的书法艺术源于爱的痴迷。他视书法为知己,学习书法贵在真实,用勤奋和灵性去锤炼笔墨。观王炳文先生的书法创作,取法“二王”,以经典为创造本原,作品处处有笔墨情韵,浓淡干湿,疏密布局,错落有致,满纸烟云,充分展示出他学书的灵性与智慧,是为“巧书”也。在书法创作中,以意导之,书心底之潜流,注情思于笔端。“欲书先散其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有法而无法,妙在形外,书心境而不见痕迹,谓之“法书”也。古人做书,取法象外,观自然万物以取势,如丝竹管弦感其委婉,笔歌墨舞赋其情怀。布一势体以求笔墨不难;而在书中求悟,悟中求真不易;于真中求空灵,空灵中求实在更难;难的是得到真正的和静清寂。炳文先生天生聪慧,悟性甚高,故得学书之核心”悟”。 我对王先生初步认识,却与之想交往为友。现拜观王老师的大作,心中顿生“他乡遇故知”之感慨。这是他的作品给我以深刻影响,苍茫古老,颇有个性,让我眼前一亮,后方知是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甘肃走出来的。 “只求耕耘,不问收获”,王老师在书法创作上很严谨勤奋的,这一点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最后祝王老师书艺再上一层楼,特赠打油诗一首 书坛何人不识王! 怀仁炳德育人忙, 文章乃是千古事, 妙笔生花闻墨香。 笔意直追“二王”风! 彪炳墨坛展网上, 夜半三更扬诗文, 晓传翰青闻书香。 (湖北省孝感市陈一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美术学博士) ▲王炳文在展览开幕式上致答谢词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王炳文书法 明月来相照 文/吴善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这首脍炙人口的佳句,妙在以简练的笔墨营造了一个从容恬静、远离尘嚣的境界而令人神往。见到王炳文的书法作品,也让人感受到一种与王维诗境相类比的幽远意境。在物质和精神生活充斥浮躁喧嚣的今天,王炳文一往深情地用笔情墨韵构筑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这种执著与努力更显得不易。从作品中不难看出,一位书法创作者上下求索、内省修身、吸取多元文化和艺术营养而不知疲倦、艰苦跋涉的步履。结字的机巧、用笔的灵活和作品所表现出的简约、真率和淳朴,无不散发出悠远的醇香和自然的美感。都表明了他不凡的禀赋、修为与追求。 炳文书法如其为人,谦逊平和、朴实憨厚,不做作、不张扬,不善推销自己。“书法对于我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心灵的语言。在艺术的追求中,我只求耕耘,不问收获。我的艺术道路永远是一个没有终点的精神之旅。”言语间,流露出他对名利的淡定和对艺术的虔诚。他主张功力与悟性、技法与学养、艺术与艺德并重的观点。和许多有成就的书家一样,王炳文的书法成就结缘于爱,得益于勤,成功于悟。 通渭人杰地灵,丹青溢彩,翰墨飘香,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生长在这块贫瘠而又散发着浓郁墨香土地上的王炳文,幼时深受环境濡染,喜欢上了写字,在父母的鼓励下跟随当地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张汉勋先生习文练字,因天资聪慧,好学上进,常得老师的褒奖。 “文革”时期,抄大字报、写标语口号、印发文件材料、办专栏墙报……他成了搞宣传的“专家”,这给了他一个施展本领的舞台,他的书法功底就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锻炼出来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恢复高考后,他金榜题名考进了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一方面教书育人,桃李满园;一方面学书练字,乐此不疲。曾与著名书法家杨修品、刘顺等鸿雁传书,切磋技艺而受益良多,又从大量书刊碑帖中吸取养分而悟其真谛。常常是长夜挥毫,晨起临池,夏练三伏,冬课三九。他深知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下,不完全是技法的娴熟,而在意境的高远。要精进,须博学。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又以最高分考进了甘肃教育学院书法教育专业班进修。进修期间,得到省内著名书法家何裕、翟万益、马国俊、秦理斌等老师的亲授。系统学习了《书法史》《书法美学》《书法欣赏》《诗词欣赏》《中国画》《篆刻》《楷、隶、行、草、篆书教程》等学科,广涉博览,厚积薄发,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学以致用,相得益彰。毕业时获学院“三好学生”称号。并在兰州市成功举办了王炳文书法展。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蒙子军对其草书作品给予如此评价:“章草很有新意,既吸取陇上著名书家张邦彦先生的笔墨精髓,又融合汉简书法的笔意,清新明快,富有情趣,不失为佳作。”著名书法家王创业先生认为其作品“章草今草互补,很有个性,运笔流美,章法得体,具有时代意识”。他又有文章《顺其自然各得其所》《书法创作与潜意识》《当代书法教育问题透视》《农村书法教育滞后的原因及对策》《活力课堂——浅谈新课标下的写字教学》发表在《书法导报》《甘肃日报》《当代教育》等报刊。 古人云:“操挥运之妙,必有神悟,而挥执之要,尤为先务也。”王炳文学书,主张精研博取,标举妙悟立新。认为悟是将古人法度与碑帖精华融合的过程,即“化古为我,心手合一”的过程,继而渐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创新境界。从其书法作品中便可见端倪。王炳文书法以“二王”为宗,碑帖兼容,熔古铸今,转益多师,诸体兼备,尤擅行草。他的行草书运笔简炼,典雅隽永,笔意流畅,体势俊伟,轻重缓急,浓淡枯润,尽在激情的自由挥洒之中。 王炳文矢志不渝地沉浸于传统之中,抱朴守拙,追求一种自然悠远的风格,光阴荏苒,渐入佳境。宛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超然物外…… 王炳文在书法艺术道路上,经过数十年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于近期出版自己第一本书法作品集,他希望我能为此书作序,我不擅此事,只在看完全部稿件后,草草成篇,权以代序吧。 (吴善璋先生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宁夏文联名誉主席、宁夏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王炳文书法在甘肃省美术馆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