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尚涛的家位于广州小洲村,是一个三层小楼,邻里都是七八年前搬来的艺术家们。对他们来说,远离城市,在乡村生活更适合创作生活。这几年,小洲村越来越热闹,文艺青年和学画画的年轻人涌进来,让小洲村成了广州一个少有的艺术园区。这热闹并没有打扰到尚涛的平静,他还是经常回到这里住,因为“这里空气好一点”。每天早晨他会围着家门口散步,高兴起来有时还会吟几句诗。
尚涛从小就爱看书,尚涛夫人廖慧兰告诉我们,这是受他母亲影响。而爱读古诗词,则被尚涛归结于天生的兴趣。自幼他就对古典文学感兴趣,现在退休了,他更可以把业余时间交给他钟爱的古典文学,分不同的阶段阅读。前段时间他看辛弃疾,这段时间看苏东坡,他在一个个古代诗人的诗词中咀嚼玩味,在想象、回味他们的意境和命运之中,品味阅读的乐趣。
尚涛不仅读诗,同时也会背诗,他说这是为了锻炼大脑,但夫人廖慧兰却说他看几遍就能背下来了。在聊天谈话中,也常常听到他随口引用几句诗,来阐释自己的想法。古典诗词几乎完全融入了他的生活,画古朴的画,稚拙中带着灵动,犹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婉约奇崛。
尚涛的书房位于小楼的三楼,一整架的书,一整架的唱片,书主要以古典文学和国画画册为主,而唱片则品种繁多。尚涛画画的时候,喜欢听音乐,而买好听的唱片,更成为他业余生活的一大调剂。画画画累了,就上街去逛逛,买自己喜欢的唱片,每每有了新发现,都会很开心。
人人知道尚涛是国画家,很多人也知道他不善言辞,他自己也以“笨人”自居,说自己不是灵巧的人,但他的生活让我想起了古代的画家,他们在自然中生活,吟诗、作画,将生活与艺术紧紧结合在一起,诗与画即是人的写照。
尚涛简介
1938年生于北京。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广州美院国画系教授、书法研究生导师。现为广东画院专业画家,广州美术学院院外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政协广东省委员,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十大名画家之一。
访谈
信息时报:您一般什么时候看书?
尚涛:一般早晨起来看,那时候精神好一点。
信息时报:有自己读书的习惯吗?比如读书的频率之类的。
尚涛:我看诗词多一点,每天都读一点。我有时候也会背一点书,背呢,主要是训练脑子不要老化,也是锻炼大脑的方式。
信息时报:人们都说您是一个很喜欢看书的人,您自己怎么看?
尚涛:我是希望自己尽量去做,因为我是以绘画为职业的,不能说像文人那样读很多书,读书只能是自己业余时间的一种追求和一种努力,当然我对我自己还是有要求的。
信息时报:您有自己读书的方法吗?
尚涛:我是这样看,年轻的时候,看书就应该尽量广博,打好自己的文化基础。但像到了我这个年龄,就要把读书和自己的需要以及业余的精神生活结合起来。我现在不追求读大量的书,现在精力有限,也做不到,所以分阶段读书。现在这个阶段重点读诗词。我前一段每天都看辛弃疾的词,这个阶段每天都看苏东坡的词。每天都读一点,我只能做到这一点。我希望很有学问,但现在做不到,记忆力也差了。
信息时报:您比较喜欢看诗词?
尚涛: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会多一点。以前上学的时候,同样是中小学课本,但对古典文学的部分我的兴趣明显浓厚很多,是本能的就更关注。我觉得读诗词不光是文化的吸收,还有自娱自乐的成分,读诗词也能欣赏很多东西,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信息时报:外国诗呢?您爱看吗?
尚涛:外国诗很直白,缺少一些娱乐性,我觉得他们不像中国诗可以反复咀嚼。中国诗就可以慢慢欣赏。我举个例子,苏东坡的词《望江南》这样写:“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个词就体现了苏东坡的一些心境,很不如意,很想家,又回不去,哎,还是把新火点起来,喝点新茶吧。所以你看,这些诗词是可以反复咀嚼的,节奏、格律上的变化,真是很美。
我举个例子就是说明中国古典诗词真是耐人寻味,不是一般的文章那样看完就算了,是可以欣赏的。文学还是要欣赏的。
信息时报:您平常会看美术理论书吗?
尚涛:比较少,有些看不懂。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