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卡佛,因为那些简约的叙述和作品里巨大的沉默,经常能‘唤醒’我,使我时不时想起生活在深圳的欢喜与疼痛。”毕亮说,他习惯于写短篇小说,因为要顾及日常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写长篇,而写短篇就显得“轻快”许多。“平时构思一个短篇,只要用一两个周末的时间就能一气呵成,可以很好地保持和延续小说的‘气场’。”而谈到对“好小说”的理解,毕亮认为,优秀的短篇小说简单又复杂,暧昧、多解、指向不明,若即若离;同时又充满想像力,呈现文学的痛感与诗意。“那种感觉就像暗处的光,幽暗,影影绰绰,但若同篝火,能让立在暗处的人真切地感受到温情与热度。”毕亮说。 对于毕亮目前创作的小说,70后 金仁顺这样评价:“有一种说法是,每个 的小说人物都或多或少地等同于 本身。在这方面,毕亮让人感到反差很大,他看上去明朗、阳光,生活得很好;而他的小说人物却常处于困境之中,为基本的生存问题苦恼、挣扎,甚至铤而走险。”在金仁顺看来,毕亮的小说里有浓重的“钱的气息”,但不是惯常流行小说里面的“大把大把”的崭新钞票,大把大把的,新崭崭的,而是钢蹦儿、毛票,揉皱的、弄脏的、被反反复复使用过的钱,“分分毛毛皆辛苦钱,像命一样,攥在他小说人物手心里”。小说中的人物像阴暗的绿苔,附着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和光怪陆离的都市角落,构成了自己的小世界,悲欢离合,生老病死。金仁顺认为,由于生活细节有着扎实的现实基础,毕亮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跟读者们很容易产生共鸣,而作品的分量也因此产生。 青年评论家李云雷阅读过毕亮的短篇小说作品后,评价道:“毕亮作为80后 ,小说在叙述技巧上颇为成熟,小说将最具戏剧性的核心情节隐藏在背后,在平静的叙述语调中暗含着波澜,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小说从一个很小的入口切入,将不同的叙述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暗示了一个更加丰富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