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新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走过60年岁月,有着十几亿读者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迎来了60华诞。在不断顺应时代潮流和不断超越自我的60年中,人教社已经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基础教育教材研发基地。 60年前的12月1日,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下,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人教社题写了社名,时任出版署副署长、后任教育部副部长的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叶圣陶先生担任人教社首任社长、总编辑。 作为新中国成立最早的教育专业出版社,人教社一直承担着基础教育教材以及其他各级各类教材、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出版和发行的任务。 60年来,人教社先后编写出版了10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出版各类出版物3万余种,发行量超过600亿册,读者数量超过10亿人。目前,在基础教育教材领域,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以50%以上的选用率跻身于众多优秀的教材版本之中,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教材之一。 人教社的60年,是一个潜心问学、不断创新的历程。从叶圣陶先生“编教材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这样的朴素箴言,到上世纪80年代初课程教材研究所这个国家级研究单位正式在人教社挂牌,人教社人从来都是将教材建设作为一项学术使命来对待。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人教社一方面承担着国家和教育部的多项重大科研课题,一方面将科研成果及时地转化、融入到教材研制当中,探索出了“编研一体”这样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大力提倡“一纲多本”、“教材多样化”以来,人教社不再留恋“一统天下”的历史,积极投身国家教育改革体制的浪潮中,成为“教材多样化”有力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进入21世纪的新课标教材时代,教材建设领域因为数十家编写、出版单位的加入而“百花齐放”,人教社一方面积极地向国际优秀出版机构和兄弟单位虚心学习,一方面不断加大课程教材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不断完善人教版教材后续配套资源和市场服务水平。 近年来,人教社无论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还是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中,人教社都积极全力配合教育部,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人教社人也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团队。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2009年青海玉树大地震、2010年春天西南严重干旱等重大自然灾害来临之际,人教社都迎难而上;以一片爱心,帮助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顺利落实了灾后学生的复课、心理援助、高考生和受难教师群体的资助等工作。人民教育出版社社史馆日前建成开展,并以此回顾人教社与中国基础教育教材建设60年同步发展的历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在开展仪式上讲话说,人教社所承担的基础教育教材建设责任巨大,更可贵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和现代化的教育出版格局,初步走上了一条优质高效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她希望转制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既要秉承在执著教科书事业60年中形成的坚守社会责任、重视学术质量的优良传统,发扬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又要迅速增强现代出版企业所应有的机制、效率与活力,积极拓展视野,勇创国际一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