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中保,男,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90年8月参加工作至今,在安徽省定远县界牌学校任教。三十多年中,他秉持“教育应是一种人性的教育,一种素养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工作中爱岗敬业,执着奉献,先后荣获“定远县优秀班主任“、”“定远县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定远县模范教师”、“定远县优秀共产党员”、“定远县骨干教师“、“定远县优秀乡村教师”、“滁州市骨干教师”、“滁州市最美教师”和“安徽省乡村首席教师”等荣誉称号。2021年9月,余中保被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安徽省教育厅推选为“第三届安徽最美教师”。 他,扎根偏僻乡村,是一颗拧在乡村教育机器上的螺丝钉;他,立足三尺讲台,是一粒埋在乡村教育道路上的铺路石;他,执着教书育人,是一盏立于学生人生航路上的航标灯。 ——题记 在皖东大地,有一个被誉为“将相故里”的安徽定远县,在这个县的东南角,有一个处于江淮分水岭的小镇,在这地处偏远、丘岭纵横的地方,有一所乡村学校——定远县界牌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有这样一位把根扎在这里、30年“不挪窝”、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好老师——余中保。 扎根乡村,无怨无悔 余老师就出生在这个偏远小镇的一个村庄,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1986年,他参加了当年的中考,分数在全县还是蛮高的,父母亲都希望他能上个吃香的学校,以后能进城工作,彻底跳出农村。余老师毅然决然选择了师范专业。在谈到学校选择时,余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学校,有两个方法原因:一是家乡学校确实缺少教师;另一方面是受到了我当年读初中时的班主任魏老师的影响。魏老师是一个工作责任心非常强的老师,一辈子兢兢业业,累并快乐着,我就想当一个像他那样的好老师。” 1990年,余老师以优异的成绩从滁州师范学校毕业,他带着美好的憧憬,怀着即将当上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激动心情,来到定远县界牌学校(2015年实行九年一贯制后界牌初中更名为界牌学校),既当语文老师,又做班主任,就这样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干就是三十多个年头。当时的学校,教室是由几排砖瓦结构的小平房组成(后来在校舍鉴定中,全部被定为D类危房),教师宿舍是更加阴暗低矮的小瓦房,就是这样的宿舍,当时还是三个年青教师挤在一间屋里。校园里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几乎都是沙石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操场是一块推平的小山岗,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子,周围是杂草丛生之地。学校里鸡舍、猪圈、草堆、菜地到处是,到了雨季,污水横流。这里的工作环境对年青人实在是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到了1993年,学校盖起了一栋教学楼,原来的教室改成了教师宿舍。这时候,教师住宿条件稍微有些好转,虽然还是那谈不上安全的小瓦房,但是在面积上稍微比之前有所改善,不用几个人挤在一起了。 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影响余老师满腔的工作热情。他就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坚持干了三十多年,把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和他深深热爱的乡村的孩子们。他曾风趣的说,我最爱填履历表了,因为我的工作履历最好填,只有那么一行——“1990年7月至今,定远县界牌学校。” 在工作的过程中,身边有不少老师,有的提拔去外校当了校长、副校长,有的通过各种关系和路子进了城。身边这样的人事变动几乎每年都在余老师的身边上演着。有些好久不见的亲朋好友见了余老师第一句总是会问,“你现在调哪去了?好久没见你了!”甚至于,有的见面就感叹,“你还在界牌学校啊!”他有个调到外校任副校长的同事竖着大拇指对他说:“你真有神定力!你想做界牌学校的定海神针啊!”面对这些关心的询问和诧异的感叹,他都微笑面对。他常常这样说,“我是当老师的,三尺讲台就是我的工作岗位,就是我的人生舞台,到哪里都是教书育人,何必要东奔西跑呢!这里是我的家乡,再偏僻也是我的根,我愿意在这里工作奉献一辈子。” 教书育人,兢兢业业 “余老师是个好老师,对待工作,他有一颗痴心;对待学生,他有一颗爱心!”他的同事、学生和家长如是说。 余老师在工作上对自己要求严格,每当工作上的事与自己的私事发生碰头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以工作为先、以工作为重,总是把私事往后面推。 1996年毕业班学生临近中考时,余老师频繁腹泻,为了不耽误工作,他也只是在当地的卫生院让医生看看,开了点普通的腹泻药进行治疗。一天一天过去了,症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甚至出现了脱水和便血现象,身体也越来越虚。就这样边工作边吃药坚持了一星期左右,余老师便血情况加重,不得已到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治疗。检查后,医生很严肃地说,你这不是普通的腹泻,是得了菌痢,拖这么重了才来治疗,再迟来几天,你的小命可能就完完了。就这样,余老师在滁州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了十来天才痊愈出院。 2009年,余老师母亲生病在滁州住院,做手术那天,他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他只是利用双休日带着深深的歉疚去医院探望母亲。为了工作,为了学生,他把母亲手术前前后后的事都推给哥哥弟弟去办。在母亲后续治疗过程中,余老师也从没有耽误上课去陪护母亲。他有时候也在心里质问自己,“我这样做对家人来说,是不是有点自私?”转而他又自我安慰,“我这个自私是工作上的自私,我想家人会理解的。” 2013年和2016年,余老师父亲先后两次住院手术,他也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他也是利用双休时间到医院去陪护父亲。特别是2016年那次,父亲由于卧床久了,临出院时出现了肺部栓塞现象,昏迷休克,没有了生命的体征,经过医护人员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才醒过来。就是在那次差点和父亲连最后一面都见不上的危险时刻,余老师也没能陪护在父亲身边。那天,他在定远出差,哥哥电话告诉他关于父亲的状况,他才匆匆从定远赶到滁州医院看望父亲。见到刚刚抢救过来的父亲,余老师的泪水夺眶而出,无比惭愧地说了声:“爸,您受苦了,我没能好好陪护您。”时任学校校长的何本胜同志也深受感动,带着学校几位同志去滁州看望了住院的余老师父亲。 刚刚调出的黄锦树校长说:“余老师真是一个工作狂,值得大家学习。” 以前,学校学生多,班级多,由于余老师工作认真,成绩出色,在分班时,学生大多愿意选择进余老师班级。他所教的班级学生整体成绩好,班级风气正,学生养成教育到位。他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他本人也几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他本人所教学科也经常在教研片联考和中考中取得好名次,有两年中考,他所教的语文学科进入全县前十名,这对于农村偏远学校来说,这个成绩取得实属不易。 余老师给自己和家人的太少,给工作和学生的却很多。余老师对待学生有一颗父母般的爱心,不管成绩好坏,都能平等地去爱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尊严,深得学生爱戴。余老师在近三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家访是必做的。他跑遍了学校辖区内的每一个村庄,足迹遍布他曾教过的每一个学生的家里。2017年,有个叫小敏的同学意外把手指弄伤了,鲜血淋漓,情况比较严重。余老师和黄锦树校长等几人一起把该同学送到定远县人民医院治疗。医生看伤得太重,又赶上是下午下班时间,医生就叫转院到滁州或合肥。他和黄校长等几个同事又一起把学生送到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又打电话把在滁州工作的该同学的家长叫到医院,等学生手指做完手术,回到学校已经快深夜一点了。 学校现在实行全寄宿制管理,学生全部住校。余老师和学生一起住在公寓,每天晚上都要陪学生到十点左右。半夜时候,偶尔有学生发生矛盾,或者突然生病的,余老师总是第一时间进行处置。2018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余老师被学生嘈杂的声音吵醒。原来,一个叫小璇的八年级女生突然出现抽搐现象,同宿舍学生不知所措,大声喊叫,余老师一边叫女生宿管员稳定学生情绪,一边迅速拨通熟睡了的黄锦树校长电话,说明情况后,同黄校长一起冒着着大雨把生病学生送到医院治疗。闻讯赶到医院的家长感激地说:“太谢谢你们了,你们费心了!”等他们回到学校时已经是深夜两点左右了。像这样在夜间突发的情况又何止这一次呢?这些事情,看起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其中倾注着余老师对学生如父母般的爱心。这样的老师,又怎能不受到学生爱戴呢! 辛勤耕耘,成就精彩 余老师践行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一人生格言。他用自己的诙谐幽默把课堂演绎得轻松愉快,学生也愿学、乐学。“丹心化作春雨洒,赢得杏园满处香”,他在三尺讲台耕耘不辍,成就了自己人生的精彩。 余老师常说,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他先后通过自学取得了安徽师范大学汉语言教学教育专业专科和本科学历。他三十年如一日,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使自己成为与时俱进的老师。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在教科研和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 作为一名党员,他注重加强政治理念学习,特别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他从未离开教学第一线,直到现在一直坚持做班主任工作,把三尺讲台作为人生舞台,用一只粉笔书写精彩人生,教育教学成绩突出,除了十多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外,还先后荣获许多荣誉称号。余老师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学生、无私奉献、成就人生精彩的好老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余老师就像他家乡山岗丘陵上一棵咬定青山的苍松,把根深深扎进乡村教育事业中去!他是千万乡村教师中平凡的一员,但他抱定初心不改,一念永恒不变,在他质朴、坚韧的信仰里,在无悔的选择中,燃烧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激情。(黄振群、代锋利、黄锦树、马春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