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他说,此举意在突破中国人固有的“怕人”思维,向学生传递一种精神,一种崇尚真理、敢于用真理否定权威的精神。 创新精神、怀疑精神都是需要提倡的,但是通过这样的“行为艺术”,真的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吗?把中国传统的尊师重道,谦和精神归结为“怕人”本身就有问题,创新不等于完全打破传统,崇尚真理不等于否定权威。这位教授传递的非但不是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反而是对知识的蔑视。 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尊师重道的传统。随便举几个例子:日本见到老师要很有礼貌地鞠躬示意外,他们在乘车时,只要见到穿“教师服”的人无座位,都会主动地把座位让出来。匈牙利学生家长多在鲜花盛开的时候,采上几朵最好的花送给心爱的老师。 法国人称老师为“人类智慧的天使(angel)”。中国现在缺乏的不是打破权威的勇气,恰恰缺乏的是对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敬畏。 真理本身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如果学生以自己的所知为真理,并因此否定权威,这显然不利于追求真知。比如学生看到一本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书,就以此为真理,攻击、反对我们的政治制度,这显然是不对的。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但是他并非要打倒老师。让老师受“胯下之辱”,与理想客观的追求真知,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把中国的尊重理解为“怕人”,这已经是很偏激的认识,还要用行为艺术来“打破”,这又是哗众取宠的举动。我倒是怀疑,这位教授的师德何在,人格操守何在,是不是居心不良。此举打破不了“怕人”的思维,打破的是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打破的是中国人对知识和真理的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