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一位广东肇庆的网友在论坛上发帖称,自己读初一的女儿开学领到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出版的英语课本里出现了大量广告内容,此事引起不少网民关注。央视《是真的吗》记者调查发现,教材中夹带广告的情况确实存在。校方给予的回应:使用什么教材是由肇庆市教育局决定的;而教育局的说法:可能是审查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个问题。【网易 10月22日】 “教育”本是个神圣的行业,是关乎祖国千秋万代的伟业;教材不是一般的出版物,它在教育过程中是被赋予了特殊权威,是教师从教的重要依据;学生更是祖国的希望,身上肩负着未来,对一个正处于求知年龄的学生来说,他们希望学到知识文化,和对他们身心有益的东西。教材课本里出现广告,对孩子的价值观会产生深远影响,这对于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教育部办公厅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印规范》中明确规定,教科书内不得有广告内容。今年9月30日刚刚征求完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第四十条明确规定: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幼儿的教科书、教辅材料、练习册、校服、校车等发布广告。既然有如此明确的规定,教材的编纂、审核、印发应该是一个非常慎重、严谨的过程,教育部门、政府监管部门就该履行职责,认真落实,把好关,发现问题,即时采取果断措施,妥善处理,又怎会在教科书中出现不可能出现的各种广告?这样的教材是否权威、可信? 当前,广告事业发展迅猛,范围之广,影响之深,众多商家企业,为了各自的、局部的利益,美化产品,无孔不入。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之际,在应付广告的入侵无疑是弱势群体,众多广告被植入课本,对于祖国的未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国家反腐力度如此之大的今天,还有人敢顶风作案,这个事件背后到底有什么猫腻和交易?我们的政府、教育部门、监管部门是不是应该深刻反思:为了眼前利益,真的能不择手段毁了我们祖国的希望,民族的复兴事业吗?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事件,依法严惩,让这些胆大妄为的人感到痛,感到害怕,才能在今后避免出现此类事件。 近年“教育”事业,被不断污染丑化,给予学生及其家长创伤不断,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希望让“教育”回到神圣领域,回归教育本质,没有污染,没有交易,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