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首批赴台大陆生毕业的思考

时间:2014-09-10 06:04 来源: 作者:周云评论 点击:
2011年,台湾的大学首次在大陆招生。当年,共有48所公立和86所私立院校共录取了1015人。但实际报到确认者只有742人,其中72名学生来自广州。时光荏苒,转眼第一批陆生就已经到了毕业季,他们将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些大陆学生对于台

2011年,台湾的大学首次在大陆招生。当年,共有48所公立和86所私立院校共录取了1015人。但实际报到确认者只有742人,其中72名学生来自广州。时光荏苒,转眼第一批陆生就已经到了毕业季,他们将何去何从,引人关注。

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些大陆学生对于台湾高校的感受,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大学同样如此。即使身处同一所大学,不同的人恐怕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我想有一点是相同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收获。在台湾上大学,首先是个人的一段经历,一段求学的历程。在台湾求学,肯定会遇到比在大陆学习更多的困难。但很多时候,困难往往会跟收获成正比,关键在于付出,有没有珍惜这几年的大学时光,有没有在学业上做足工夫。付出了,克服了困难,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而这一收获,与在大陆上大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些不同。因为台湾的高校本身,以及台湾的社会文化环境,毕竟跟大陆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既基于地域文化的特殊,又是因为两岸不同的政治制度。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除了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获,我想更容易培养学生更为开阔的视野、更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他们结束学业之后,将会有不同的选择,或者回大陆就业,或者去域外深造,无论身在何处,这样的视野、这样的心态,会令他们受益无穷。

除了个人的收获,赴台湾学习的陆生也肩负起了两岸文化交流的重任。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种担当是不自觉的、无意识的。但客观上,他们人在那里,交流也就到了那里。虽然目前发达的交通通讯条件,使得地球变得很小,让人恍然觉得天下一家。但有时,信息交流不顺畅的程度仍然远远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各种误解无处不在。比如赴台陆生就遭遇到这样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提问:“你们现在是不是还指腹为婚?”“大陆有洗衣机吗?”“你们也有手机?”而大陆的学子,又何尝没有对台湾充满着各种不切实际的想象?但这些误解、想象,必然会在他们学习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澄清。他们在台湾大学学习的过程,一定程度上也就是让周围的人更真实地了解大陆的过程,同时,他们也能够帮助大陆的人更为清晰地了解台湾。显然,更多的沟通、更多的了解,能够促成更多的友善、更多的信任。

也正是如此,我们关注这些陆生将何去何从,衷心希望也从心底里相信,他们能够有一个好的前程。同时,我们更关注这一招生制度本身何去何从。今年,仅广州,就有85名学子前往台湾求学,从体量来看,与三年前大体持平。那么,通过之前三年的实践,是不是可以让这个制度能够更加完善一下呢?比如陆生不能在台湾实习这样的规定,能不能修正一下?本文发表于2014年9月2日《羊城晚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日本小时光:穿越光影再度与你重逢

    作者:靡涯

    这是一场叙旧之旅,我试着用曾经一起走过的影像来穿越光影,再度与你重逢。我们有天生的惰性,总想着吃最少的苦,走最…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