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8日,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8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80周年纪念。统战工作者、著名 和外交家司马文森,在当年抗战最激烈的9年里,即他21岁至29岁期间,创作并公开发表了大量抗战文学作品。其中反映我国南方国统区军民抗日的纪实文学作品,就多达100万字。经过司马文森的三女儿司马小莘在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广泛搜集,日前,由司马文森的二女儿司马小萌主编、司马文森的四女儿司马小芹和司马小莘选编的司马文森抗战纪实文学作品选《南线》,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自全面抗战爆发,司马文森先后在上海、广东、桂林文化界救亡协会担任重要工作,并在中共南方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直接领导下,经历了四年的军旅生活。丰富的阅历,为他的写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素材。他在《粤北散记·题记》中写道:“我觉得我们这次的抗战,其意义非常重大。在这件大事中,每一片断、每一细节的记录,只要它是真实的,都足以作为历史纪念碑的珍贵材料。”抱着这样的想法,司马文森以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从1937年至1946年,创作了近400万字的抗战文学作品。
《南线》中,有描绘1937年“八·一三”后上海街头情景的《上海三月记》,有表现上海军民奋起反抗侵略的《保家乡》、《砍不断的头》;有揭露日寇在南京疯狂大屠杀的《血泪话金陵》;有记录1938年4月10日日寇对广州没有设防的人口密集区进行灭绝人道的狂轰滥炸的《仇恨的种子》和《六月的羊城》。司马文森以淳朴生动的笔触,歌颂了南中国抗日战线的士兵与民众,用血和肉创造出来的悲壮的抗战史迹,表达了坚决抗日、抗战必胜的信心。(赵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