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长篇报告文学《梦回东方》出版,将在全球10个城市举办首发式

时间:2011-08-13 01:25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中山日报-中山网 点击:
本书在全球10个城市举行首发仪式,薛晓峰作序作者行程10万公里,穿越亚欧北美20多个城市,披露大量一手资料该书为中国第一部描写华侨华人百年心灵史的纪实作品 中山网讯历经三个多月的采访和创作,华文界第一部描写华侨华人百年心灵史的长篇报告文学《梦回东

  本书在全球10个城市举行首发仪式,薛晓峰作序作者行程10万公里,穿越亚欧北美20多个城市,披露大量一手资料该书为中国第一部描写华侨华人百年心灵史的纪实作品

  

  中山网讯历经三个多月的采访和创作,华文界第一部描写华侨华人百年心灵史的长篇报告文学《梦回东方——华侨华人百年心灵史》简体字版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繁体字版已由台湾中时集团付梓。

  

  本书是孙中山故乡人民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由中山市委宣传部领衔、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山市外事侨务局承办的大型人文项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欣然为本书作序。

  

  为了做好这个项目,中山日报报业集团和中山市外事侨务局联合派出4个采访组,分赴亚欧北美三大洲,穿越20多个城市,行程10多万公里,沿着孙中山在海外发动革命的足迹,采访专家学者、辛亥名人后裔和侨领侨商200多人,深入了解华侨华人的前世今生,追寻华侨华人饱经沧桑的百年心路历程。

  

  在书中,作者以文学的笔法和史家的眼光,关注华侨华人100多年来在海外的奋斗历程,以及华侨华人在与异质文化相融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磨砺和觉醒。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为节点,大胆观照当时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展开宏观断面的心灵研究,深入描写100多年来华侨华人与祖国荣辱与共的心路历程。

  

  孙中山说:“华侨为革命之母。”100多年前,祖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华夏子孙被迫漂洋过海,异国谋生。他们经历了太多难于诉说的磨难,因此,心里积蓄了一种振兴中华的愿景和力量,成为辛亥革命的拥趸。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重现了华侨华人在推动这段历史中所作出的贡献。100多年前,那些怀着美丽的金山梦而漂洋过海的华侨华人,在受尽凌辱后,觉醒并团结在一些为蓝色文明唤醒的仁人志士的“麾下”,他们要么投身救亡图存的革命洪流,演绎战地英雄的血色浪漫,要么为革命事业奔走辛劳、倾家荡产。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意图寻访100年前所发生的生动的历史细节,再现华侨华人的爱国情怀。

  

  这部作品得到了多位国内外知名历史学家的眷顾。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黄宇和,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员、侨史专家刘伟森,新加坡历史学者柯木林,中山市文联主席胡波等,均为本书的史学顾问。

  

  这部作品将在大陆和台湾以简体和繁体出版发行。同样,这部作品也在北京等全球10个城市举行首发仪式。

  

  《梦回东方——华侨华人百年心灵史》

  

  序

  

  黑格尔认为,中国只有轮回,没有历史。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否如此?史学界尚存争议。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进入20世纪之后,黑格尔的断言显然是失灵了。

  

  1911年,“起共和而终帝制”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华民族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而又富于进步意义的历史,它带给我们很多精神财富,也为我们走向未来树立了历史标杆。因此,总结和观照这段历史,是作为后来人的我们必须认真严肃对待的事情。特别是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更应该对这段历史以及创造这段历史的人们有一种人文主义的缅怀。

  

  正值辛亥百年之际,由中山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山市外事侨务局共同策划,五位作者联手创作的《梦回东方——华侨华人百年心灵史》(以下简称《梦回东方》)就是人文主义缅怀的具体行动。

  

  《梦回东方》创作组横跨亚欧北美,历经10多个城市,行程10万公里,专访200多个侨领、辛亥后人、专家学者等重点人物,搜集了大量海外一手史料。

  

  该作品从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移民学的视角,深入揭示了华侨华人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心路历程。诚如本书所言,“记忆是时空渡口的舟楫,它将历史的秋月春风、激越年华、英雄浩气、儿女情长,统统摆渡到那幅铺陈着轰轰烈烈史诗般巨幅画面的彼岸。”

  

  普列汉诺夫说过,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中心的一环,都有这种为时代所规定的特色所在。中国近代是一个动荡的变革的时代,随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剧烈的震荡和变革,中国近代思想在短短几十年内,从封建主义一跃跨入社会主义,似雷鸣电闪般,越过了欧洲思想发生发展的数百年历程。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历程中,“起共和而终帝制”成为不可回避的中心环节。由于中国近代处在古今中外大汇聚大变革的交错点上,各种思想、新旧观念剧烈碰撞,进而按照历史自身规律选择更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真可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这段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辎重,在一个生死抉择的十字路口搭起了舞台。各色人物粉墨登场,长袖善舞者,韬光养晦者,抑或捉襟见肘者,都在演绎着自己的历史观。其中的迂回曲折、荡气回肠,英雄情长、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直追当下,几成这个民族行走千年累积国民性的“集大成者”。

  

  历史的必然总是通过事件和人物的偶然来展现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改良派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大体如是,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亦如是。

  

  《梦回东方》试图在“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中,来追寻这个历史的偶然,并通过这个偶然将读者摆渡到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时代彼岸。在作者看来,华侨华人似乎成为重要的历史偶然因素。

  

  所谓偶然,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华侨华人之于辛亥革命正是不确定性的生动体现。道理很简单,辛亥革命发生在国内,革命的主导力量原本应在国内产生,令人称奇的是,海外恰恰成为这种力量产生的重要母体。所以,孙中山说“华侨为革命之母”。

  

  由此可见,华侨华人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怀抱“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悲愤,漂洋过海寻觅金山梦,却受尽凌辱独自饮泣;一些仁人志士被蓝色文明唤醒,寻求兴邦安民之道;更有热血赤子掬一腔热血融入救亡图存的革命洪流,演绎着战地英雄的血色浪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千古绝句,与长眠于黄花岗烈士陵园的七十二烈士一样浩气长存;无数华侨华人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倾囊义捐,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筹饷热潮。

  

  董必武同志也认为:“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强有力支持者。”但遗憾的是,近百年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华侨华人曾是被误读、甚至被遗忘的群体,他们沉寂在历史深处,淹没在革命的光环背后。《梦回东方》拭去历史的浮尘,把温暖的目光投向这个群体,寻觅华侨华人海外迁徙的血泪、创业、革命历程,聆听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叹息和呐喊。一个个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输财救国的“茂宜王”孙眉,趟过历史河流的“英雄”,大路朝天的洪门兄弟,乘桴而东的留学生,塞纳河与泰晤士河边的游子,南洋橡胶园里走出来的革命者,为自由而血溅五步的勇士,践行实业救国理想的张静江、李石曾……

  

  《梦回东方》的作者不是历史学家,他们的创作也并非仅仅打捞历史,而是秉持“鉴以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也”的史家精神来品味历史、纪念历史、发现历史、还原历史、观照现实。

  

  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辛亥革命所追求的价值观念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中国现代性社会的构建。现在,我们要建设的现代文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与辛亥革命的主旨在许多方面都一脉相承,当然历经百年沧桑,作为主流价值观念的追求越来越高了。但从本源而言,我们仍可借用一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中共中山市委书记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