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第一次看星星的记忆,夏夜繁星满天的苍穹,留下无限的想象与惊喜;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又都有仰望星空的渴望,苦苦求索和追随那无穷的真理。是否由于人类的童年对于日月星辰周而复始的变化所引起的惊诧、困惑甚至恐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象和探索,因而导致了天文学的诞生和世界各地的宗教、神话、文学艺术的萌芽。
著名科普 卞毓麟的《追星——关于天文、历史、艺术与宗教的传奇》,是一本原创科普的优秀作品。该书以大量事实回顾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即人类如何“追那天上的星”而演绎的天文学发展史。而且本书并非特意为科学爱好者而写,亦非通常理解的青少年读物,它是为具备中等文化程度的一般社会公众写的。即使他原本未必对科学感兴趣。
《追星》不仅书名别具新意,写法也不同于一般的天文学通俗著作,它不是罗列天文知识,局限在讲述星星本身,而是谈人类‘追星’的历程。将几千年来人类对宇宙的不断探索和思考,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包括社会、艺术、科学、宗教贯穿始终,融天文与人文于一体,突现了天文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又将许多天文知识渗透其中,使读者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天文学的知识,这是极具创意的。例如该书的第一篇就是从神秘的慧星出现在夜空引发的许许多多的故事说起,作者旁征博引,将历代天文学家对慧星的观测、对其运行规律的测算、对慧星物质构成的分析,以及近年来发射慧星探测器对慧星的深度撞击,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层层剥笋,娓娓道来,令人对慧星产生无穷的兴趣。这种写法足以显示作者治学的功力,作者不仅通晓天文学,而且对世界史、艺术史、宗教史、文学史都有很高的造诣,方能纵横捭阖,令人回味无穷。
值得一说的是,这样一部科学与人文联姻的作品,是作者在30多年科普创作基础上成功的探索和尝试,在国内原创科普著作中显得尤为珍贵。作者自己曾说,本书从大的分类上可以看作是科普著作,但他更愿意把他放在“科学文化图书”类别中,因为这本书除了科学知识,谈得更多的是文化,这本书跟他以前创作的科普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以前在创作天文学科普书时头脑中总是有一个假定,假定读者想要了解天文学知识,而科普书能让读者读了后更容易获得这方面的知识。但对《追星》作者并没有这种假定,他更希望读者在闲暇时翻看,或许出于对文化的兴趣,或许是历史,还有可能是宗教的吸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