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至2009年两年的时间,通过并购贝塔斯曼,精典博维实力相对壮大了,已经有三四十名员工。在贝塔斯曼的常年支持和战略合作下,精典博维先后和美国、欧洲、日本、东南亚、韩国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近千家国际著名出版机构拥有版权贸易和合作交流。 通过与贝塔斯曼的并购,精典博维感受到了一个国际大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经验。而这时国家开始鼓励民营出版业,文化产业发展被普遍看好。陈黎明也感觉到,精典博维公司要浮出水面了,陈黎明决定做大畅销书,获得行业关注,他要让精典博维完成一个发展的飞跃。 图书出版:聚拢一线名家资源 从成立开始到2010年,精典博维策划了很多畅销书,也接触过很多知名 ,公司开始在行业中声名鹊起。 陈黎明的用心良苦在业界是出了名的,这也是为什么精典博维旗下能拥有莫言、麦家、安妮宝贝、石康等国内一线畅销 的一线作品。 2010年,陈黎明到杭州去给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拜年,同时希望与麦家签合同。虽然最初被麦家婉言谢绝,但陈黎明依然没有放弃,最后以预付500万元版税抢夺先机,他的分析是:麦家作品总销量在200万册以上,市场巨大;《暗算》改编的电视剧在全国掀起谍战高潮,2009年电影《风声》票房一路飘红,“麦家”二字等同于高收视率和高重播率。 陈黎明的坚持果然收获了丰厚的回报。2010年,公司以1000万元天价版税获得麦家最新长篇小说《风语》出版权。2010年9月,《风语1》上市两个月销售量30万册,位列开卷全国虚构类图书榜前3名; 2010年10月,精典博维签约著名 阎连科的长篇新作《四书》,起印20万册,掀起2010年底主流文学作品出版高潮…… 麦家新书出版后的大卖,使名不见经传的精典博维成了出版业里有名的角色。精典博维签约了一批炙手可热的 。在近几年与 的版权签约上,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 除了与名家作者保持密切联系,现在,精典博维还在深耕以名家为主题内容的知识产权开发,其载体以图书为主,包括纸质书和电子书,分别成立了两个事业部,开发市场中买不到的各种版本的名家作品,比如,针对高端人群定制图书,针对收藏品市场出版豪华精装文集,针对当当网定制了只能在当当网买到的专业图书等。这种“量身打造”的作品,有利于加强商家专有渠道下的竞争力。 剧本开发:版权投资蕴藏无限潜能 在图书出版和名家经纪的基础上,精典博维开始涉足另一个板块的业务——剧本开发,目前已与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精典博维开始进军动漫与影视领域。 精典博维旗下汇聚了 、画家、书法家、行业领头人等资源,随着影视市场的火热,对电影和电视的改编作品越来越多,很多剧本公司未来需要储备大量剧本资源,精典博维跟 一起改编剧本,同时做版权投资。 从莫言作品的影视、戏剧改编权中,陈黎明嗅到了新商机。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让电影《红高粱》又成为网络热点。迄今为止,莫言有4部小说改编为电影,影视作品改编是莫言小说的主要衍生品之一。此前,精典博维也曾尝试过拿传统文学作品去与影视公司谈改编,但吃闭门羹的时候比较多。“莫言获奖后,好多公司主动找上门,这是机会。”陈黎明说,“按照行业惯例,影视剧改编我们能拿到版权费的15%至30%,作者本人拿大头。” 而在2011年,精典博维已试水话剧改编业务。在莫言的3个剧本《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锅炉工的妻子》中,《我们的荆轲》在2011年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的年度大戏。基于此,精典博维甚至在自己的3层办公楼中设立了一个小剧场,可以自编自演话剧、音乐剧等。 如今,精典博维正在打造一个融合剧院、书店、会所、酒吧、画廊为一体的24小时书屋。 2013年是精典博维跑马圈地的一年,陈黎明试着把一个纸质出版机构变成一个传媒平台。2014年,精典博维的愿望是深化服务,把出版作品做得更加到位扎实。“要控制自己的文化欲望,不要过度跑马圈地,比如,有100个 需要服务,而现在公司只能承载10个,就不能贪多求全,步子迈得太快会不稳,不如精耕细作踏实。”陈黎明说,“同时,每个业务板块都鼓励投资进入,文化因为有了资本,会传播得更快、更成熟。现在很多出版企业都在筹划上市,精典博维在未来也有上市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