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_华语综合文化门户,深度访谈,观点评论,新书推荐,读书笔记,情感故事,文化新闻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播报> 书事书讯>

《一个一个人》:三十年家国当代史

时间:2012-10-12 12:14 来源: 作者:沈伟 点击:
《一个一个人》是一部纪实散文集,从七十年代末到今天,记录了作者一路走来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所属年代的烙印。他们出现在作者的各个人生阶段:乡村生活、求学经历、打工生活、记者生涯。他们来自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农民、工人、电视台记者

  1979至2012年,跨度三十年的中国发生了什么故事?人们在当时怎样生活?他们身上有着什么样的时代烙印?专栏 、资深记者申赋渔所著纪实散文集《一个一个人》9月由浦睿文化策划出版。作者与读者在书中一同分享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感受三十年家国变迁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变化。

小人物生活勾勒出大时代脉搏

  《一个一个人》是一部纪实散文集,从七十年代末到今天,记录了作者一路走来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所属年代的烙印。他们出现在作者的各个人生阶段:乡村生活、求学经历、打工生活、记者生涯。他们来自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农民、工人、电视台记者、商人、诗人。小人物的生活正是大时代的碎片,一幅幅肖像构成了一个长卷——中国社会的画卷。

  全书采用编年体顺序,一个又一个消失于茫茫人海、却驻足在作者心中的人跃然纸上。这些人“高调唱歌”、“寻找逃跑的老婆”,甚至“卷进了碎尸案”,他们“摇摆在理想与现实中”他们“追求人生的意义”。申赋渔说:“他们是一颗颗星星,构成了我们时代的天空。”

  书中小人物被遗弃、被损害的命运,与封面设计的破旧感互为衬托。在这本书里,你还会看见过去三十年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时代气息的物品,比如小人书、“大前门”烟盒、磁带的歌纸、照相馆简陋布景的黑白照,作者的相片也从黑白逐渐过渡到彩色,伴随着服饰的变化,最终是人的变化。

  作者申赋渔说:“我想用最简洁的文字,写一个中国三十年的当代史,通过一个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勾勒出这个时代的摸样。时光是可以看得见的变化,还有一种变化,就是人的内心在变。三十年过去,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变化,才是最大的变化。岁月从三十年前过渡到了现在。可是心灵呢?反而是从原先的洁净变得异化。所以这本书,并不是仅仅要对这个时代做一个记录,而是在寻找一个妥帖的安置灵魂的所在。”

绝妙设计的“旧书”暗示岁月沉淀

  《一个一个人》装帧由著名书籍设计师朱赢椿花费半年时间完成,颇具匠心。在本书最后一篇“2012:一个设计这本书的人”,描述了这本书的设计过程。朱赢椿说“我想要一种氛围。最好的设计应该是看不到设计,但是能把你带进一种氛围。要造氛围,就必须在每一页上下功夫。纸张的软硬、厚薄、色彩,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要讲究。”就是在这样的细节关注里,本书设计完成。

  朱赢椿所设计图书曾数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其中《不裁》被评为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蚁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评为2008年度“最美图书特别奖”。先后有十几部作品在国内国际书籍装帧展上获奖,作品连续两次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十多部作品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称号。

  一位豆瓣网友着实感叹了一把本书的装帧——“逆天、绝妙、一本没有封面的‘旧书’”“内页泛黄,并越来越明亮,与文章相关物品巧妙的镶嵌在文字中”。此处正是出于书籍设计师朱赢椿对于本书内容与视觉相应的考虑。

  《一个一个人》书名及腰封文字由古琴演奏家成公亮题写。它的设计灵感源于“破损斑驳的旧书”,喻指光阴的流逝。时间碾过微渺的凡人,只留下一些终会被遗忘的故事。书中小人物被遗弃、被损害的命运,与封面设计的破旧感互为衬托。尽管如此,书和人都保留着自己的性格,以及在岁月之中,对善良和真挚的一些坚持。

  《一个一个人》最初是泛黄的纸张,最后是明亮的纸页,暗示着岁月的积淀。书中的破损、水渍、墨迹、各种夹带的小纸片,包括鸡毛信里的海娃、瓜子、小虫子等等,都来自设计师的精心构思和印刷厂的特殊工艺。如果你在过去三十年珍藏过一本书,它会是这个“模样”。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手机阅读请扫描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