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劳马是一个罕见的具有喜剧精神的,我认为鲁迅的话说的很对,喜剧就是把儒家的东西撕开了给人看,讽刺性特别突出的,它还有它独特的严肃方式,我觉得劳马的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元素,给我们带来了外伸的快乐和体验,我就说这么多。 阎晶明:认识劳马已经好几年了,跟他在一起还是挺高兴的,不过我也始终有一种警惕,认识他这种人也挺危险的,说不定哪天就被他写到小说里了。他哪天没素材了,想起来就会把我写进去。确实我有这个警惕,千万别弄出点什么事儿,被他写进小说。 这是我参加这么多文学的会最提气的题目,应该说要完成这个题目,很多人都做不到,因为文学的笑脸,咱们大家都强调悲情,而且文学都是悲过来的,文学的笑脸,这个题目给我感觉特别好,但是文学如何实现真正的笑脸,笑得那么灿烂,真的很难,你真笑了人家说你浅薄,笑里边没有泪,没有苦,笑的没有深度也不行,所以这是挺难的事情。 大家都谈笑、讽刺,一谈讽刺就容易严肃,其实讽刺的对象是不是选取的合适,写讽刺的笑的所谓艺术小说,你稍微有一个地方让人不舒服,就满盘皆输了。 我觉得其实劳马的小说,首先一条他说的这些东西,都是自我拥有的,职称啊,职务啊,研究生啊,博士,他就是综合的,把好几个人捏合到一起,使它变异。他特别有烟火气,甚至还有乡土气,在这种时候他又带着很多的同情。同时他讽刺还不是面上说一个事儿的讽刺,他经常有一点隐讳性的东西,而能不能揭秘,有没有隐秘性的揭示,这也是讽刺艺术能不能达到高度的体现。 这个书名起的不简单,虽然是文学的笑脸,但是告诉你笑背后都有潜台词,这个人就比较可怕,他是有潜台词的,不是像咱们说完就完了,他会有潜台词,我罗利罗嗦说这么点东西,总的来说让我感觉你首先选的讽刺对象是对的,笑的态度也是对的,能够把笑的故事变成小说也是对的,而且充满了同情心和爱和善良,所有这些我都认为很好的结合到了文学的核心当中,如何把这些东西融合起来,这是劳马以后需要努力的地方,我个人的一点认识,谢谢。 梁鸿:看劳马的小说有点害怕,他找到一个好的题材多不容易,但是劳马的小说一篇又一篇,并且涉及到生活中方方面面,好像在浪费题材一样的,可能一个 一生找一个特别题材写好,但是我看劳马的小说,很多题材是随手拈来的,呈现了当代生活中一种方面的,精神现象学,它是百科全书式的,但是百科全书又不是正面的,他是一种病症式的表达,比如《潜台词》里面非常采访,我们一下就想到了芙蓉姐姐,其实芙蓉姐姐在生活中存在好几年了,很多人都从不同层面解读过,当我们看到《非常采访》的时候真的是哈哈大笑,一个精神病的妄想狂,妄想狂在生活中不断出现,我们也不断迎合,我们一方面批判,一方面影响,实际上是病态的观赏,这种观赏组合在一块儿是生病的社会,虽然我们在嘲弄芙蓉姐姐,但是我们也是病症之一的表现。 他的小说多个层面的,在当下生活的文化现象,但是最大的是官场关系的描写,还有就是对普通的小人物的卑微生存的书写,像霍老头,他活得那么的龌龊,那么肮脏,但他依然活着,这样的书写,他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它短,反而是把当代生活各个层面的这样一种病症式的存在写了出来。 所以那天我在思考,如果说长篇小说可能是真的百科全书,这种微小说,短小说就是词条式的给当代生活做一个注解,但是劳马有一个特点,我们读的时候不是正襟危坐式的,我们会哈哈大笑。我们用幽默这个词好象还不能足以涵盖他的小说的美学的特征,因为幽默可能是一种非常有分寸的。我们从笑的角度理解劳马的小说,不仅仅从幽默,可能会有另外一种理解的方式。 笑的确是一种解放,它是一种批判,幽默当然也是一种批判,但是幽默的批判是有分寸感的,它要有一种收放自如的感觉,放纵式的笑,可能它完全是一种阻挡不住的,可能更具有解放性,我认为是这样一种感觉,但是我自己梳理的也不是很清楚,如果从这个角度,从笑的角度理解文学史,来理解劳马的小说,会有新的解读,中国的认知方式,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我们所理解的笑,我们理解的诙谐,可能都需要文学批评认真梳理一下,这样可能会有新的视野新的方法,谢谢。 张清华:我想重点谈谈文体的问题,因为我一直看劳马的小说,对它进行归类,但是其实劳马的小说,很难是通常意义上的文体概念的短篇小说,也不是一个微型小说这种概念可以涵盖的,那么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后来我想出了一个词,先笔记体,大家有可能会忽略另外一个传统,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特别主流的小说,这个笔记在中国古代实际上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小说。 我昨天翻了一下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是数以千计的,那么数以千计的小说呢,绝大部分除了长篇,绝大部分就是笔记,这些笔记,都是率性而为的,包括《聊斋志异》,《聊斋志异》2/3的篇章是率性而为的,1/3的篇章才比较像短篇小说,有一些根本没有情节,它是无体,不是很讲究修辞,从长度上来说,都是短制,非常自由的是长短不齐的,是比较短的。 再一个在美学上,我觉得中国笔记小说里边有这样的传统,像《世说新语》,包括《笑林广记》,庄子提到的《齐谐》已经失传了,就是记录的齐国的笑话,只是说笔记志怪,它的传统里边确实有幽默的东西,诙谐的东西,又是寓言化的东西,寓言化也非常重要。在劳马的小说里边我们也可以看到,但是更多的是类似于中国传统的诙谐,那种寓言性。 再一个就是他的独创性,他的独创性我刚才已经涉及到了,也就是讲时代痕迹,就是劳马的叙事理念,特别注重对于流行文化符号的捕捉,流行的生活经验的捕捉,这个我觉得是笔记体的一个优势 劳马作品重要的价值,他是通过不同的现象,特别复杂多样的事项,他指向一个方向,就是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结构性的病症,我觉得这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我就说这么些,谢谢。 程光炜:我感觉对于一个非常熟悉的人看他的小说,首先得把他陌生化。他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第二,马老师是个对自己要求非常高的人,另外就是他没有把自己当成大人物,他把自己当成一个小人物,实际上这个作品都涉及到一个问题,要把一个非常荒诞的东西正面化,并且赋予它意义,我觉得这个挺难的。 马老师的小说实际上流露出了历史的一个瞬间,我很同意清华所说的,这些东西恰恰是中国文学固有的东西,前面谈到的鲁迅,张天翼,包括老舍的二马,中学留学生到英国去很慷慨,英国学生就AA制,闹出了很多笑话。在现代文化传统里有这一个脉络,到中国当代有点中断了,尤其是新时期,新时期写都是悲剧小说,可能是因为他非职业 的身份,或者他不太把自己的写作看的像职业 ,反而他出来了,这些东西涉及一个话题,把荒诞生活正面化。最近这十年,中国人生活就是不断陷入泥潭,没有人从这个泥潭里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看马老师的小说,让我想到我这个教授还是有意义的,你可能在某一个很小的点上我们就是个小人物,在这么一个糟糕的年代,我们怎么能想到比我们发达的英国、美国搞到这么不堪呢?一辈子非常短暂,但是你能不能有一种方式把自己那段历史的瞬间记录下来,这段历史是很可笑的,很没意义的,但是我们过若干年再来看,它就是一个短篇版的目睹二十年之怪现状,也很有意思,谢谢大家。 刘芳坤:各位老师下午好,大家都已经说的很精彩了,我是人民大学09级博士,三年前师从马老师,我觉得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我又有点新的想法,我谈的第一点,我们都在给马老师的作品找一个定位,就是怎么描述马老师的作品,他到底是属于哪个序列上的,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也不知道老师们觉得我的看法有没有道理,就是我想了一个马老师的小说,也许可以叫微谈体,我觉得马老师的小说没有一个固定相短篇小说的经典模式,它也许真的是一个谈言,体现天地间的大道,不知道我这个看法对不对,这个年代太需要一个会讲故事的人。马老师在他的作品当中充当了麻辣烫的笑者,这个麻辣烫是马老师小说的名字,马老师说他愿意讽刺很多,但是他不愿意去讽刺他的学生,因为在他的眼里面学生都是最好的,所以他在麻辣烫里边,他和太太去吃麻辣烫,碰到一个他以前开除过的学生,但是发现这个学生还是对他特别好,正是这种麻辣烫的态度,或者一个麻辣烫的马老师作用了他在小说里面的谈言微重的态度,这也就是我怎么理解像《一封遗书》写学生的作品。总得来说,可能用微谈体是不是能够概括马老师这样的语言或者说他小说的特点呢?还请大家指正。 男学生:我今天看到各位老师都是诚惶诚恐,抱着学习的态度,让我坐在这里,有点不敢当,我就说一说我的看法,我觉得马老师小说的价值,如果放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边,其实我们从表面上来看,我们这个社会其实是不缺乏笑的,我们有各种无厘头的电影,包括网上这两年流传的冷笑话,都非常流行,如果是无厘头的电影,尤其是冷笑话,他们跟马老师的小说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冷笑话,当初的起源其实是讲笑话的人,他讲笑话是失败的笑话,因为他失败了,所以它的笑点从笑话本身转到了讲笑话的人,所以讲笑话的人,他讲的冷笑话就成为一种滑稽表演,所以我觉得无论是无厘头还是冷笑话,他不是一种正常意义上的笑,它是一种发生偏移的,就像马老师,他在文章里面也说过,他说现在这个社会缺乏的是一种健康的笑,一种积极的笑,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马老师的小说对我们社会的启示应该是在这里。我觉得马老师的小说,他跟社会上流行的笑还是有所区别的,他能够把我们导向一种健康的,积极的笑。我们现在这些笑表面上是笑,但是实际上都是附着在现代化进程国家中的一种焦虑感或者是迷盲感,所以我觉得马老师的小说应该是在这些方面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谢谢大家。 陈黎明:在座都是出版界最尊敬的评论家,出版这本书是我非常容幸的事情,我96年在人大读书的时候,马老师已经在我们学校,没想到今年有幸出版马老师的小说。我们尽量希望大众能阅读好的作品,这几年短篇小说一直是回升的,现在马老师的《潜台词》已经在杂志上出现连载,好的文字,好的篇章,通过合理的形式传播,感受到文字的幽默和智慧,马老师的创作是非常勤奋的,经常会有新的篇章出现,这样的短篇小说,可以在再版时候,往里加新的修订,可以把一些新的篇章不断的在再版时候更新,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劳马:尊敬的各位专家、教授,此时此刻想说的话很多,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从头说起又说话太长,吃饭前的讲话过长不太道德,仔细的想想,概括起来其实我讲的千言万语就俩字,谢谢,谢谢各位的鼓励与批评,没有你们的关注、引领,作为一个业余作者,接着写下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更难找到一个清晰的明确的方向。今天出席的专家,几乎就是上一次2008年研讨会原封不动的专家,三年过去了,依然有耐心审视、审读,我觉得很感动,谢谢各位牺牲休息时间百忙之中光临这次规模不大,但规格很高。也谢谢媒体的朋友,感谢你们能够客观的、如实的报道,也谢谢黎明,还有谢谢会议筹备者,我原来要写一个文学随笔,谈点读后感,不断的说谢谢是因为受到的帮助支持太多了,所以不断的说谢谢,最后要感谢主持人阎连科先生,他是个大 ,大 主持小活动,确实难为他了,这些年如果不是有这些朋友的拉扯,拖着拽着也不能坚持下去,同时也担心,自己写下去在别人看来角色模糊,态度暧昧,精神恍惚,步子摇摆等等,这也是我个人纠结的。再次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冷得像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