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九栋》 ■著者:邹静之 ■出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 ■读家:赵为民 ■推荐指数:★★★★★☆ ■入评理由:百姓因为古装电视剧熟悉他,但他也是著名诗人和 。 《九栋》是那种需要你安安静静地看完,看完却能让你久久不能平静的作品。 我总想用“琥珀”来形容我看完它的印象——尘封了往事如烟又不乏精致精准纤毫毕现。 套用邹静之在他另一部话剧《操场》里一个人物的台词:“当时没有挣扎,但事后在挣扎。”《九栋》书里书外的“当时和事后”三个时间段共同成就了现在这部需要用心、用力说出“很好看”的作品——第一时期当属书中记录的1966年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插队结束的一个个生命的瞬间;第二时期是1996至1999年在“九栋”消失后作者开始陆续写作这部作品;另一不可忽视的阶段则是2010年出版,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当下。 对于历史,中国人的善于遗忘和善于选择性遗忘是有基因传承的。所幸的是,每个时代还是有一些很个别的与其说是跟别人、不如说是跟自己过不去的人,用语言,用思考,记录下一个个生命的瞬间,更记录下自己的挣扎。它可以是一种声音,一种眼光,一张照片,一段只言片语,像树脂瞬间封住了飞虫草屑一样。待千万年后重见天日,端详它的人是怎样的心境,能够在其中看到自己身影的人又是怎样的心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现代的乐观主义者会激情洋溢地歌唱:“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在《九栋》这样用俭省的诗一样的文字压抑着浓浓的忧伤的“日记”一样的文字中,你会发现我们每一个人,即使生活在平凡年代,没有战火纷飞,还是像“邹大”失去了“九栋”一样,不可避免地丢失了自己曾经的家园——曾经少年的身影,夏日午后的那片云,那个树影,那些天马行空的梦想……都已随风飘逝得无影无形。所以在《九栋》自序里,邹静之说:“那天去看花,突然一影子从十年前的玉兰树后移了出来。是我。相对无言。树没变,花没变,春天也没变,我看我觉得陌生了。”看完《九栋》,看完《操场》,再翻过头来看这段文字,会内心大恸。 观照,纠结,痛苦,孤独……更多是在拉开了时代距离后,面对那段业已冻结了的历史、那些死不瞑目的曾经的生命——自我审视。我一直记得几年前邹静之博客里他与樱桃沟的那个钓鱼人关于“看开”的寓言一样的对答。时至今日,有了《九栋》和《操场》,我更庆幸因为有了邹静之的“看不开”,我们才会清醒地看到我们作为现代人的残缺。 一个现代的哈姆雷特,迷失和纠结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抑或是“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于庞大的社会自然系统其实甚少干涉。但是拜他们所赐,我们从他们的字里行间看到的不是假关爱,假感恩,而是和我们凡人一样,所有的爱都是有缘有故的爱,所有的恐惧,无奈和无依无靠,都是可以在我们身上真实照见的。 这一颗琥珀,小小的,很强大,也很温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