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正是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的金秋,聚居了505万人口的浦东新区,推出了一本纯文学的刊物《浦东文学》。
对于浦东的文学界来说,对于浦东这块广袤热土上的文学爱好者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大事。在此之前,偌大的浦东新区,只有一张《浦东文学》报,在我的记忆中,这张报纸的出版,还是不定期的。尽管不定期,十几年里,浦东文学报仍然坚守着文学的阵地,刊发着不少浦东 、作者们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洋溢着浦东乡土气息的故事。不用说,限于报纸的版面,所有这些作品,都是较为短小的、简练的,现在好了,在浦东新区文学协会的不懈努力之下,推出了创刊号的《浦东文学》。有整整80页的版面,不但可以刊载通常文学刊物上都会有的短篇小说、散文、诗歌、评论,还能容纳篇幅不小的中篇小说。翻开设计得颇为大气的封面,在创刊号上,我果然读到了一个中篇小说《色惑》。和其他文学刊物“四块瓦”小说、散文、诗歌、评论格局不同的是,《浦东文学》还有一块独特的“瓦”,那就是植根于浦东沃土几十年的故事。熟悉浦东文学界情况的人都晓得浦东的故事创作活动,不但在上海有它的地位,在全国的故事创作中,都有它的名气。因讲故事、写故事业绩显著,浦东的故事创作队伍多次在全国获奖,为浦东地区争了光。
不过我的这篇短文,不仅仅是为《浦东文学》创刊号唱赞歌的。《浦东文学》的出版发行,是一件喜事,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它只是一棵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芽,还很稚嫩。它的发行量不大,影响还不广泛,就是在浦东大地上,也仅局限于文学界、文化界的圈子里才知道。远未被浦东广大的群众和热心读者所熟知。要知道,浦东和南汇合并以后,已经有了超过500万的人口,《浦东文学》发展的空间,还大得很!
要扩大《浦东文学》的影响,浦东的 、作者们首先得深深地扎根于开发、开放的沃土,把浦东大地上风华正茂的一代开拓者、建设者的风貌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把浦东大地上的巨变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把浦东大地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历史形象地告诉读者。 协会的驾驶员罗毅对我说过,年轻的时候他开卡车,从市中心静安区摆渡后开到航头,装完货再开回来,一清早出去,回到单位已是黄昏了。现在,同样跑这么一趟,两个小时就可以打来回了。小小一个细节,透视出的是时间观念上的变化,空间观念上的变化,速度的变化,浦东路和桥的变化,浦东的变化岂止是在路桥之上,举世瞩目的外高桥保税区,楼群的规模和夜景的璀璨让美国人都惊叹的陆家嘴,不断给世人带来惊喜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还有从全国各地、世界各国来到浦东的中青年才俊……日新月异的浦东真有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和各色人物期待着 们去认识、去体验、去挖掘、去提炼。
写出了反映浦东的优秀作品,《浦东文学》就有了它的立足之地,就会吸引读者和世人的眼球。当然,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浦东文学》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当它还是一株幼芽的时候,上海的 们要关心它、支持它,上海尤其是浦东的读者们要爱惜它、帮助它,各级领导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支持它、培育它,使得《浦东文学》能尽快地茁壮成长。
愿《浦东文学》越办越出色。
愿《浦东文学》成为读者们喜爱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