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王冉:2014年可能迎来国内文化产业并购热潮

时间:2014-02-08 21:16来源: 作者:王冉 点击:
互联网思维会给内容产业的思维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一直说最后内容就是零售,零售就是内容,你最后会发现他卖的东西都是靠内容推的,而不是靠广告,是靠故事,靠情感。小米的粉丝模式未来会有更多的跟随者和竞争者,特别是4G来了以后,随时随地能够高速

  内容制作公司和新媒体渠道之间的联姻,2014年就会发生,其中有10亿美元级别并购的可能性


  王冉  易凯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2013年是传媒文化产业的并购年。最具有鲜明时间烙印的是A股公司收购手游公司。这是前所未有的一波A股并购新媒体、新经济公司的浪潮,其中加起来大概20个左右的案例,但这只是一个开始。A股的传媒影视类公司在接下来有可能把收购目标转移到更大的互联网公司身上,与之前交易规模多在3亿到30亿人民币相比,2014年很可能出现10亿美元以上的A股收购案例。


  为什么2013年发生这么频繁的并购?一个是因为时间窗口,2013年IPO注册制真正实施之前,一整年不明朗的外部环境是它最好的时间窗口,否则实施注册制之后,很多公司可以直接去上市,就失去了被并购的必要;第二个是双方的意愿,A股公司想要收购一些对自己长期发展有支撑作用的互联网公司,而互联网公司也知道A股会成为越来越主流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A股估值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创业板和中小板比国际的大多数市场还要高,但是互联网公司的持股结构大多是外资或者VIE持股,A股独立上市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此一来双方才能坐下来谈交易。


  很多上市公司之前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当时上市了,有的是因为有名额,有的也是临时凑的,所以整体A股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质量并不是很高。这种情况下,它上市以后因为有了很好的平台,依托A股平台可能变得越来越有竞争力,比如乐视网(52.330, 0.93, 1.81%),上市时也有很多问题,包括我本人也置疑过,上市之后它们利用A股的优势做了很多正确的事情,这样就解决了过去主业不是很突出、未来没有增长点的问题。另外一个原因是很多互联网公司对于传媒影视等传统行业的颠覆越来越明显,这些公司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它们通过并购来给自己注入新的互联网基因,比如华谊并购掌趣、银汉,华策并购克顿等。


  为什么2013年我们看到的并购主体主要是游戏公司?最主要的原因是游戏公司是互联网公司类型里面唯一一个有大规模盈利的领域,这个是游戏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所以也就比较符合A股公司的胃口,觉得风险相对比较可控。A股公司主要是五十到六十倍的市盈率,它用十几倍收购一个游戏公司,是很划算的生意。但是迟早他们也会意识到,很多真正未来有增长潜力的互联网企业,短期不可能拥有规模化的利润,这时候可能要突破以往的条条框框来考虑一些互联网领域的机会,比如内容制作公司和新媒体渠道之间的联姻,可能在2014年就会发生,这里面就有10亿美元级别并购的可能性。


  再往更深一步走,要并购10亿美元级别公司,比如现在A股公司真正去收购VIE架构的公司,审批上也有障碍,所以这导致到目前为止大规模的A股公司并购潮还没有真正出现,收购游戏只是打响了第一枪,接下来随着相关政策法规实质性的突破,会有一波汹涌蓬勃的A股收购互联网公司的浪潮。具体做法有很多,比如很多大的并购基金愿意跟A股公司合作,帮助A股公司完成并购,这个并购不是一步到位的,有时候可能是分两步,中间安排一个过渡,A股公司之外的关联公司,或者是跟基金合作的公司做一个接棒,能够让它尽快实现盈利。因为互联网公司很多是没有利润的,可以在外面稍微养一养,把VIE的架构拆除了之后再装到A股公司,这样的做法将来我相信也会很常见。


  互联网正在全方位地颠覆内容产业,如同它影响金融一样。它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很多内容生产的方式,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一方面一些传统媒体越来越衰落,传统媒体人也在纷纷跳槽,新的内容形式在不断涌现,而另外一方面网上像“万万没想到”这样的非传统气质的产品有上亿次的点播。很多做电影的方式也被颠覆,像王微做动画,他电影的推出方式和以往也不一样。特别是互联网的营销、发行等这些东西会导致内容本身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都发生非常根本性的变化。现在很多人也在谈众筹模式,内容也可能跟众筹的模式相结合,比如“十万个冷笑话”和“大鱼海棠”之前通过互联网众筹拍电影。


  但是,内容公司本质的特点不是一个爆发的行业,内容做得很优秀的公司,它的爆发也不可能像微信这样,但内容跟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会产生巨大价值。这里面需要不断摸索,比如未来的手机视频和今天的微视有关系,但是它不一定就是这个产品,会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层出不穷被推出来,也许其中某一个某两个就成功了,所以在这两个领域可能机会比较大。


  具体到内容产业本身,能够形成系列的版权价值会变得越来越重要。2013年电影市场整体给人的感觉是,真正的大片不是特别多,但是五亿以上的票房还是有一些的,这是因为电影院大大增加了。但未来即使电影院更多了,一年档期就那么多,不可能一年容纳电影的数量每年翻多少倍,以百分之三十五十的速度增长,所以最终市场一年上一百多部电影或者两百多部电影,大概就是这么一个量。这里面它的构成可能会随着行业成熟,越来越多以大片主导,系列大片会在票房中占据比较高的比例,包括国产和进口的系列大片。在这之外也会有小片异军突起,但这不会是主流。是不是能做成有版权价值的、能够持续开发的内容,未来会是一个内容公司最核心的竞争力。


  现在再有一家影视公司依靠一年拍几部电视剧、两三部电影的业务模式来上市,即便上了也不会太好。将来A股的文化产业类公司一定会两极分化,强的更强,像华谊、光线,如果万达上的话,还是有机会成为大品牌的,剩下有一些就停在那,它也是上市公司,但价值不会有大幅度增长,甚至有可能会萎缩。


  那什么样的公司会杀出来?首先要跟大势结合,大势是无线互联网,是4G,是新的产生内容的方式,以及是不是真的能形成系列生产、系列开发的能力,有了系列生产的能力后,能不能真正做成一个新媒体内容的平台,而不只是一个新媒体内容的供应商。而且新媒体内容里面做好的部分你是不是有能力把它做成大片、做成娱乐形态的产品。这些东西都要看每个公司的能力,谁能够跑得快一点做得好一点,谁就有机会成为大公司。


  线上和线下娱乐消费的结合也会带来机会。你去看今天的商场,里面绝大部分面积是支持餐饮和娱乐的。整体的城市形态在发生变化,购物中心的功能设计理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个也会推动地面的娱乐活动,包括地面演出活动的增长。


  互联网思维会给内容产业的思维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一直说最后内容就是零售,零售就是内容,你最后会发现他卖的东西都是靠内容推的,而不是靠广告,是靠故事,靠情感。小米的粉丝模式未来会有更多的跟随者和竞争者,特别是4G来了以后,随时随地能够高速上网的前提下会诞生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 《中国企业家》杂志 本刊记者邹玲采访整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北京故事:描绘老北京城的容颜

作者: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北京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建造北京城的过程中,每一块墙砖,每一座宫殿,每一处河堤都藏匿着北京历史的故事。北京城既…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