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名 张秀标文学作品欣赏

时间:2024-06-21 15:33 来源:中国书画名家专访-张行方 作者:张秀标 点击:
知名 张秀标文学作品欣赏 一、别样的童年 作者:张秀标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一个叫油坊蔡的地方,一条灌溉渠从生产队的中间横穿而过,把它分成了前后郢。生产队的东边有座不太高的荒山丘,队里的老人们都习惯地叫它东山头,这里住着有四五户人家,是很早以

知名 张秀标文学作品欣赏

一、别样的童年

作者:张秀标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一个叫油坊蔡的地方,一条灌溉渠从生产队的中间横穿而过,把它分成了前后郢。生产队的东边有座不太高的荒山丘,队里的老人们都习惯地叫它东山头,这里住着有四五户人家,是很早以前,在战荒和灾荒的那个年代,从外地逃荒而来的,现在都已经入了生产队的户籍,算是本队的正式社员了。

我的童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因为我出生在那里——油坊蔡东山头。山丘下,我家草屋的门前长着棵粗粗的老楝树,我没出生就有了,听说有几十年了。当春天的绿叶长出来的时候,它就像一把撑开的大阳伞。夏日里遮阳,雨天里避雨,小雨是根本淋不透的,圆圆的树叶浓密而且油亮,结的果子比枣子稍小一点,开始是青色的,过了深秋渐渐地都变成了金黄色,甚是好看。树下面常年还放着一张刺槐树打造的木桌子,每当父母上工回来,我们一家几口人总是围坐在这里吃饭,一年四季,天天如此。

除了极个别的天气以外,比如下大雨了、刮大风了,亦或是下了大雪。总之在这棵树下,记录了我的童年时代,他是我们家兄弟几个小孩子们的游乐之地,玩要之所。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幼儿园,没有到上学的年龄都是在家里玩,等到五六岁的时候,家里大人们就会让我们学着去干点什么活了,到北山头上放放牛,到后郢的河里放放鸭子,赶着鹅去鬼塘洼里吃吃青草,有时还让我去冲下的田埂边铲点刺芽菜,用竹篮挎回来喂猪。反正不是干不动的,大人都会叫我们学着去做。

农村六月无闲人,我们农村的孩子们,小有小的用,带娃、带弟弟妹妹。大的孩子是随时调用的,随时跟着干活,连大人们做饭也得在锅堂下面烧烧柴、添添草。到了七岁的时候,就开始上学了,我的一二年级是在我家东边隔壁的陈塘生产队上的,教室是个两间连通的茅草房,中间屋梁是八字型木架,房屋朝阳的这面的墙上,有两三个圆圆小洞,洞上安有几根细木棍子作为窗棂,这就是窗户。夏天里就敞着,冬天用白色塑料布把它蒙起来,是为了保点儿暖。共有一、二两个年级,一年级一个班,两个班加起来也就二三十个小学生。靠窗户这边的纵排,是小一点的一年级班,另一纵排是二年级的班,每排十几个学生。总共两个老师,一个教语文,一个教数学。有时另-个老师家里农忙了,语文课和数学课那都由一个老师全包了。

那时虽然还是生产队集体上工,但每家还是分点自留地和小菜园啥的,所以两个老师每当农忙时节,总会轮流着不来,在家干活。

平日里,一年级上课,二年级自习。二年级上课呢,一年级就自习。这样一个老师有时还是能够应付得过来的。

因为同在一个中间连通的房子里上课,经常会闹出点笑话,搞出点小插曲。当老师给一年级上课的时候,二年级同学因为稍大一点,还懂得点规矩,不吱声在那里看书、自习了。

而偏偏上二年级课文的时候,就乱套了,因为一年级孩子们还小,不太懂得自习以及课堂不让说话的规矩。当老师教二年级学生读生字、拼音或者课文的时候,二年级孩子在读,一年级的孩子也跟着读,读声有时候还跟不上整体,就是七上八下的,课堂被搅合得乱哄哄的,气的老师就敢忙停下上课,走过来站到窗户这边,面对着一年级的学生就大声喊道:“我现在是给二年级上课,你们不要跟着读好吗?你们一年级是自习课,我讲过多少遍了,怎么还记不得?哪个再跟着乱喊,我就罚站。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自习我上堂课教你们的内容,我下堂课要提问,不会的,通通的让他打扫卫生扫地,让你们晚回去。

小孩子是最怕晚回家了,特别是放晚学,走走天就黑了,年级小的孩子个个都是胆小的。“你们不要再跟着抢读了,听到了没有?"“听到了!”一年级的孩子们被吓得齐刷刷的答应着。

这时老师又走到二年级那边继续上课。不一会,一年级那边又有几个孩子不由自主的跟着这边又读了起来。那时每天都会出现过好几次这样的差错,搞的老师经常生气发火。同学们也经常被老师训得一惊一乍的。读完了二年级,该上三年级了,那就要搬到正规的大队部旁边的学校去了,那是所老学校,属于大队部的大队部下面还包括五六个生产队,除了我们那个生产队有两个班的小学班,其他大多数都集中到这所学校了。它有一、二、三、四、五,五个年级,那时没有六年级,每个年级有两个班,一个班有五六十人,学校总共有好几百个学生,老师也多了好多,有一二十个老师,有男老师还有女老师,还有教毛笔字的、珠算的、画画的,还有上体育课的,天天早晨还让我们一块上广播体操,因为我们是刚转来的,也不会,就跟在并班后的队伍后面胡乱比划着。

这个老学校大而热闹,一个星期还有两场劳动课,老师带着学生们到附近的农田里去拔拔草,锄锄地。有的时候还去生产队的秧田里帮忙插插秧什么的,同学们插不好,插的东倒西歪的,有的秧插浅了,一会在水田里又飘了起来,还得重新趟过去补的深一点。大年级的学生插的倒是要好一点,横平竖直的。

大队部学校离我们家隔了一两个生产队比以前那个学校远多了,有四五里的路程,每天早、中、晚,我们都是跟着大年级的本队学兄、学姐们,沿着家门口的田冲上的田埂,步行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经常还有小同学时不时的会滑掉到田里面去,搞的一脚泥巴,我们上学一天来回是要跑四趟,中午回家吃饭,吃了饭就得上学,从来没有时间午睡,因为下午上学还有几里的路要走。大队部的老学校,是很早之前建在山头队的西南,一个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顶上的,山下有一条河,河上有一个板桥,之所以说它是个,而不称其为一座桥,是因为它由几块水泥板横铺上去的两米宽的简易桥,中间还没铺实,漏着点裂缝,据说这样可以省出一块板子来,也是大队为了节约下几个钱的。就这还是那里方圆几里之内的唯一的主路桥,其他地方都没有桥,平时想要超近道过河,就等河水涉下去了,踩着(ci)埂趟过去。

在这读了大概一年多的时间。突然在一个秋季开学后的一天,四面八方的社员,哭天喊地的涌到了这里,涕不成声地集聚在学校的高音喇叭下,听着广播,此刻正在播报着报道,哀乐还时时地响起,原来是我们的伟大领袖逝世了。同学们统一用着学校发来的白关纸,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朵一朵地折着小花,分发给每位社员,同学们也别了一朵在胸前,以示悼念。

学校另外还派出一部分大年级的学生代表,由校长和其他老师带着去公社的大礼堂吊唁。不给都去,因为大礼堂容不下那么多人,一个公社有好几个生产大队,每个大队都有学校,还有一些社员、干部。我们那时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了、生产队也都停工了。

大家或是组织的或是自发的,成群结队的赶往公社大礼堂,等候排着队轮流进去,秩序井然,庄严肃穆。当时的那段时间里,大家都感觉到好像天場下来似了,路上的行人们面色凝重、悲悲戚戚。家门口的小孩子

们也是战战兢兢,东望望、西望望,他们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忽然在一天的下课前通知了我们:“大家把各自坐的小板凳带到操场上集合,背着书包跟着老师排好队,我们要搬到两三里开外的新的学校去了,今天搬家。那里是新建的一所边砖实砌的大瓦房学校,有好几排,整齐宽敞、明亮。余下的旧日课桌是由大年级的同学抬过去的。

我们跟着老师踏过了小桥,跨过了几道田冲,来到了另外一座山头的顶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操场也比原来大了许多,这下全体几个班的同学,也都能同时在这,一起做早操了。以前都是各班做各班的。记得有一天上珠算课,上课的是一位年龄比较大的老老师,他把毛算盘挂在教室的前面,教着大家一个算子、一个算子往上推,一会又往下拨。嘴里嘟嘍着什么三加二得五,五加五进一。背着说着,一时语塞了。下面有留了级的大一点的学生们就一起起哄了:而、而、而?

只见老先生虎着脸,猛然回过头来:喊啥?我还不想教你们呢!我要是都会,我还能在这教?我早就去公社了。课堂瞬间安静了下来,知道老师生气了,惹急了走了,那可真没人教了。因为这课已经停了两个月了没人教了,原先的年轻代课老师,不知道哪里去了,有的说是农忙回家干活了有的说回家结婚了,不来了,那时大多数都是民办教师,临时聘用的居多,都是些本大队以前上过几年学的,一些连初中还没上毕业呢!他们也是随来随走,也是上课挣工分的。走的那个老师,这个老老师没说具体什么原因,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终于读到了五年级,小学毕业了。我顺利地考取了初中,心想着这下可以到大地方的公社去上学了,我几天都激动的不得了,

这时学校通知了,过年前一个星期左右来学校拿通知书,就是腊月二十。我们那时的升学是在一年的春天里,就是放过寒假后新学年开始是升学。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让我们多上了半年,就改成了现在这个时间段了:期末考试是六月份了,新生开学是下半年九月一号了,后来一直延用至今。当我们拿到通知书一看:开学,请拿着通知书到金岗中学报道。

金岗中学是我们油坊大队隔壁的金岗大队的中学,不是去武集公社的中学了。过了年,新的学期开学了,我们按时来到了学校。原来这边大队部的学校,这学期自己开办了初中班了,报名后,等到老师给我们上初中一年级的第一节课时,大家都又愣住了,原来还有以前给我们上小学课的那几位老师。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轮流调换了一下组合,现在已然变成了我们的中学老师了。接下来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金岗中学又被撤撒了,保留原来的小学部,初中的全体同学又一次被合并到武集中学和枣林中学去了,我是被分到武集中学去的,这下还好,终于到大地——武集公社了。

二、登临琅琊阁之南区景观道游历记

文/张秀标

十月之琅琊,无悲秋之感,去岁沿景道西行,登临南天门之最高处——琅琊阁。

始观远眺,两侧怪石嶙峋,青松耸立,蔓藤缠绕其上,高可入云。

近处,林下红、黄、白几色野花杂然其间,仿佛让你嗅到了春的气息。

忽闻溪水潺潺,但见飞流穿石而过,击起白色的浪花,直冲山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新时期青少年公民与公德读本

作者:谭棋介

青少年在这个阶段的重点任务不仅是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身体、培养自身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