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贰肖|斯文在兹--全国中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 前言 古学以书为六艺之重,其传承也既久;今人以书为文化之征,故勤习而不辍。岁次壬寅,时惟立冬。黄叶满地,意兴渐浓。山川皆美,岁月无声。回味经典,上溯斯文,遂有斯展。 山左诸子,首倡佳议;天涯墨客,遽而应之。既得书家以数十,皆浸乎墨池有年;又有佳作以数百,亦紧追今古诸贤。国展名家、高校教授、书法博士、协会主席,邀聚云端,成此汇展。深慕兰亭之雅集,私企金谷之佳会。 观者亦能识之名家,右军平原俱观笔端;评者亦博览之同道,东坡松雪捻须笑看。故而不揣浅陋,真面示人。纸墨抒怀,以呈敬意。文脉千载,斯文仍在。在彼在兹,翰墨畅怀。 本期书家:向贰肖 个人简介 向贰肖 字延之,别署惠庐。湖南溆浦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怀化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怀化市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副主任,溆浦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义陵墨阵成员,简社社员,全国八零年代书法家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笔墨精英书法团队评审委员,义陵墨阵书画院导师,文瀚堂书画院客座讲师。 作品展示 Exhibition of works 《斯文在兹》16x69cm 《山谷论书》20x78cm 《爱莲说》24x60cm 《刘克庄词一首》30x34cm 《毛主席词一首》34x34cm 《苏轼词一首》34x34cm 《苏轼诗一首》34x34cm 《杜甫诗一首》34x42cm 《李清照词一首》34x45cm 《毛主席诗一首》34x45cm 《姜夔诗一首》34x48cm 《蔡襄题跋一则》34x60cm 《白居易诗二首》34x68cm 《大处着眼句》34x68cm 《文不笔能联》34x68cm 《姜夔诗一首》40x60cm 书家访谈 ?我的学书观(一) 向贰肖 不觉拿笔二十余载,从事教学工作也有十余年,现将有关教学中学生的有关提问与自己的教学思路、理念以问答形式做个汇总。文字在平时教学讲解时整理而来,限于个人认识尚浅薄,以及教学中言语也甚为简陋,谨此记录。请诸方家指正为谢! 问:学书是不是一定要临摹?不临摹行不行? 答:临摹是学书法的唯一路径!不临摹?行!胡写乱造的比比皆是,怎么开心怎么来,但别说你是学书法的。 问:学书的流程是不是把楷书学好再学行书,再草书? 答:从书体演变来说,楷行草是同步演化的,行草书的巅峰在魏晋时代来到,楷书的巅峰在唐代来到,这个是你要去了解的。从学习上来说楷书法度严谨,入门写楷书立法度是可以的,但不代表是必须从楷书入门,篆隶也可以,行草书也未尝不可,但要有人引导你,书法自学,会被不正确的观念误导,进步甚微甚至堕入魔道。所以还是我经常提到的那句,观念先行,要有个思维体系。另外,楷书学好再学行书?伪命题。什么是学好?应该说是学到什么程度后再换其他书体。就这个问题反问一句,你吃饭是把饭吃完再吃菜?又或者把这个菜吃完再吃下一个?记住了,各体相辅相成,不要理解成隶属关系。 问:临摹要临到什么的状态才能进行创作? 答:这个提问有点问题,主要是观念上的。临摹是贯穿书法学习的始终的。临摹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的任务与要点不尽相同。创作也是贯穿学习的始终。一定要有这个认知,临摹是为了创作,创作是检验临摹。不同的阶段创作能力不一样,初学时可以多临少创,但也一定要临创结合,写的不好没关系,写出临摹的东西与想法即是成功。 问:临摹要注意什么方面? 答:临摹是两个概念,一为临,一为摹,临得笔,摹得位置。临可以分为,对临,背临,意临等,在初学时,以摹与对临为主,首先要读帖,读懂笔画的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再去下笔,完成之后还要对照,修改,调整,然后再次落实检验,不断的循环往复,把笔法弄懂,把笔法的动作形成肌肉记忆,下笔便能到位。背临是记忆,也是检验笔法字法和贯通自然书写的重要一环,重要性不言而喻。意临是相对较高的状态,或为改造,或是夸张,贯穿了书家的思想在里面,在刚开始时可以忽略意临,但在之后某个时候也一定会走到这个阶段。 问:临摹时我总是看到这个丢了那个,比如想把起收笔写好,结果结构就丢了,想把结构写好,结果用笔又简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