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平:看到六朝唐宋妙 何曾墨守汉家文 ——专访山东省书法篆刻艺术家于永平先生 全媒体记者:高华芬 于永平先生,字行深,笔名汉朴,斋号文耕轩。1970年出生于山东海阳,大专学历。师承宁兰智、王志安。 于永平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现代刻字公益课题成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委员、《山东刻字》编委、烟台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烟台市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副主任、海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海阳市第八届政协委员。 于永平先生作品参加全国第四、五、六、七、八届刻字艺术展(第五届获全国奖、六、八届获奖提名),第八、十、十三届国际刻字艺术展,首届“杏花村”杯全国电视大赛;2005年被山东省书法家协会评为“书法贡献奖”;第八、九届烟台文艺创作“三等奖”;2011年10月被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刻字研究会评为“中国现代刻字优秀工作者”;2011年11月,入展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作品被多家艺术馆永久收藏。 我和永平先生相识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南京举办的《全国首届现代刻字公益课题班》培训期间,由于此次培训规格至高,全国遴选20人参加,由于其中有我的好朋友高伟先生,故而,共同的爱好使我们一见如故。 永平先生不但为人直率,艺术创作更是渐入佳境,至臻完美,正如刘显超先生曾撰文满含深情地描述永平先生为人处世以及艺术创作风格那样—— 有的人,一见便可认定为一生的朋友,永平就是这样一个人。 永平是一个温和虚心的人,一个待人诚恳的人,一个勤耕不辍的人,也是一个富有才情的人。 与永平在一起,感觉安定和平和,能静心说一些事,而不必分心很多不必要的事情。 永平对于书法的热爱和在书道方面的造诣,大家有目共睹。他不断在省市和全国获各类的奖,包括参与一些国际间的交流,这都能从一个方面反映一些问题。 他的才情,从他的书法作品和他的刻字作品中,都能够反映得出。他的行书,在结字时用笔的流转提按,以及谋篇时章法的丰富变化中,都流露出他的内心对于书法在文化意义上的定位。隶书的结字和用笔,也能体现出他对于传统隶书在继承与发展方面的一些积极尝试。还有他的刻字,形式上是很有吸引力的,立意、构图、奏刀、设色,他调动许多方面的元素来参与,他所营造的氛围,让我们会生出一些对于时空的特殊体验,对于历史、文化、对于人生、经历等等方面的特殊体验。想必,这些东西皆非凭空而来,也非偶尔形成,而是来必有源。 这一点,我深信不移。 当然,我不是说永平的艺术已经达到了某种巅峰。因为,艺术是没有止境的,艺术是山外有山的。我们说某种东西达到了巅峰就是说他已经走入了……。 永平在艺术的大道上,还在意气风发地往前走,他脚踏坚实的土地,眼睛是在向前看的,有时也向左右看,或是向后面看,向天上看,向地上看,因为每个方位都有风景。看过的风景,客观上说,是要不断变化的,对于主观,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为此,永平温和而虚心吧,而像永平这样温和而虚心的人,本身就是书法,本身就具有文化的意义。 作为永平的朋友,我真实地认为,他会不停地踏上每一个新的高度,不断让我们领略新的风景,不断给我们新的惊喜。同时,最终给某个地域留下文化。 永平先生在倾心尽力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还积极参加政府以及社会各类团体举办的慈善公益捐助活动,把一个艺术家的拳拳关爱之心奉献给人们,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默默耕耘,无怨无悔。 永平先生时值艺术创作鼎盛之时,相信假以时日,他会在祖国书法篆刻领域,层楼更上,大放光芒,实力,势不可挡。 他,一定会不负众望。 友情珍贵,情当正浓,谊无反顾,聊以小诗祝贺与共勉—— 篆刻蛟龙缕凤凰 知白守黑日夜忙 他山之石可攻玉 亦步亦趋鼎峰上 责任编辑:张行方 附:于永平先生书法篆刻艺术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