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闫业景迎来了自己艺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他因在录音及声乐艺术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突出成就,被安徽职业艺术学院以“特殊人才”引进任教,走上了艺术专业院校的讲台。 在从事录音的过程中,他结合自己学习声乐艺术的经历,对演唱开始新的研究和思考,开始陆陆续续地带学生教授声乐。也须是长期从事录音工作,所以他对声音极其敏感,再大“腕儿”发出的声音他总能找出“瑕疵”,录音中可以采取技术手段予以弥补,但对一个歌唱演员来说,怎么解决“瑕疵”?他经过长期反复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声乐教育理念和训练方法,有了自己的独门绝活。闫业景认为,每个人的声音条件都不一样,老师培养学生就是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形成特色。所以他教授过的学生都有自己的风格,在声乐艺术道路上成长得特别快。安徽的著名歌手刘胜男、闫晓光、张笑天等都出于他的门下。 图为闫业景送文化下基层 来自安徽蒙城的“牛肉汤妹”李莉在东方卫视“妈妈咪呀”栏目一夜成名之后,慕名前来拜师求教。闫业景认为,李莉没有经过专业的声乐训练,但声音条件特别,又因此而家喻户晓,但要在声乐艺术道路上走得长久,必须在保留和坚持特色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声乐训练,使音色更优美,特色更明显。因而,他为李莉制订了单独的训练方案,因势利导,对症开方,短短几个月时间,李莉的歌声又有了质的飞跃。 国防科技大学的小女兵陈贺,当兵前没有学过声乐。闫业景到这所军校作艺术指导时,意外地发现了这块“璞玉”。闫对随行的部队领导说:“这是个难得的好苗子,假以时日,必成大器。”小陈贺懵懂懂地跟闫老师开始了学习。两年过去了,在众多专业选手参加的第十一届“山东省青年歌手大赛”中,陈贺脱颖而出,荣获民族组一等奖。 闫业景在艺术领域内广为涉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个“杂家”。除在声乐教育、录音艺术等方面有精深研究造诣深厚外,还对豫剧、黄梅戏、昆曲、粤剧等地方戏曲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理解,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推剧,又叫“四句推子”,是流传于淮河流域的稀有剧种,它与沿淮花鼓灯并称姊妹艺术,在淮河流域广为传播。推剧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形成于40年代末,核心区域是安徽凤台县。它声腔“悠扬婉转,缠绵悱恻”,深受淮河两岸父老乡亲的喜爱。面对新的形势,为保护和传承这一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剧种,为了让推剧走向更大的舞台,凤台县推剧慕名找到闫业景教授,请他讲学,旨在通过唱腔、表演等方面的指导,让推剧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推剧拥有更多的观众。闫业景通过深入地研究思考,借鉴其他戏曲剧种以及自己对声乐艺术独特认识,指出“要真正找到自己所饰演角色的感觉,把自己融入到戏中的人物感情中”、“如果改掉在戏中所讲的凤台土话,整场戏将更显提升”、“要演出戏中人物非常实在的东西,将会是一个突破”……在推剧团演员们的每场表演中,闫业景都会仔细观看,认真点评,并就表演中的一些问题,认真地加以纠正和指导。通过几天的讲学,凤台县推剧团的演员们在唱腔、正词、发音标准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家在聆听后思索、揣摩,在学习中交流,在分享中提升,几天来受益匪浅。 图为闫业景送文化下基层 2017年11月6日下午,合肥五中高一年级同学们迎来了一场盼望已久的视听盛宴,闫业景教授为同学们进行了题为《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的专题讲座,从理论到表演,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的讲座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黄梅热情”。闫教授从经典的黄梅剧目开场,带大家领略了严凤英等大师的代表作,让现在被流行歌曲包围的孩子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艺术魅力,接着他给同学们介绍了黄梅戏的表演形式和发声技巧,同时结合马兰、黄新德等名家的作品一一分析讲解,给同学们直观的视听冲击,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黄梅戏作为安徽本土戏曲,因其唱腔优美、通俗易懂、节奏明快等特点迅速流传至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同学们对黄梅戏也不陌生,却从未如此深入地认识黄梅戏,在闫教授的指导下,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了黄梅戏的韵味,并饶有兴趣的进行尝试,一招一式、一腔一调颇有趣味。 闫教授的弟子中有一批黄梅戏演员,他以独特的音乐教学中去思考和审视戏曲的发声和唱腔,经他调教的戏曲演员往往会有非常明显的变化。“梅花奖”和“文华奖”双奖得主、著名黄梅戏演员李文就对自己的“恩师”的教学感慨良多:“有一个时期我感到唱得不理想,可有找不到原因,很苦恼,经过闫老师指点后,发现黄梅戏还可以这样发声,几节课下来,唱得自然流畅轻松,闫老师太神奇了。” 闫业景每次回到老家,总是要在黄河大堤上伫立很久,远望奔流东去的滔滔黄河水和那一望无际的黄河滩。也许这一刻,他耳边又回响起了南海的涛声、江淮的黄梅花鼓,以及那韵味悠长的河南坠子调儿······ 责任编辑:张行方、高华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