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蟠小区居民杨某某说:“以前回家门都不敢随便开,小孩子在小区玩我们都不太放心,现在感觉安全了,我要给民警们点个赞”。 有一个时期,每当夜幕降临,滁城罗大庄、来安路、扬子路路边的足疗店散发出暗红色的灯光,按摩女穿着暴露地坐在店内,有的甚至站街招嫖,俨然形成了标签式、疮疤式的涉黄重灾区,严重影响滁州地方形象和公安机关威信。2015年以来,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采取“日监测、周研判、月通报、季度暗访、合成作战”的模式,捆绑作战,主动作为,黄赌警情总数同比下降了81.6%,打击绩效位列全省第一,2017年全市黄赌警情总数从2015年的全省第二退至全省第七,完成了省公安厅提出的“一升一降”(即打处成效同比上升、黄赌警情同比下降)工作目标。 原先整日吃住都在棋牌室,生怕错过“一茬”麻将的琅琊区居民老黄感叹道:“自从‘场子’被派出所抄掉后,现在打麻将想找点‘刺激’是找不到了,还不如老老实实去‘苦钱’(滁州方言,意即挣钱)给老婆孩子花。” ——追求群众利益的“最大化”。一位市民手捧38万元现金,面对失而复得的“全部家当”,紧紧地抓住办案民警的手,一个劲地向民警竖大拇指,感激得不晓得说什么好……,这是不久前发生在一次退赃现场的一幕。 “破获案件固然重要,但挽回群众的损失,对群众来说,显得更为重要”,滁州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支队长郑治弟在一次案情分析会上说。 2015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举办退赃会120余场,向受害群众返还被盗物品,追赃挽损约1500余万元。 三、始终把基层基础作为“第一保障” 基层兴则公安队伍必生机勃勃,基层实则社会稳定必坚如磐石,基层强则公安工作必战无不胜。 ——推进基层派出所“大整合”。“我的手机常年24小时开机,不论放假还是下班时间,只要群众打来电话,我会第一时间赶到社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丰乐派出所社区民警许宜海对群众的承诺。 派出所是公安机关为民服务的“窗口”,每天与群众打交道最多,是群众“家门口的公安局”。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2015年,针对行政区域变化、城区人口分布等特点,滁州市公安局立足做大做强做优基层派出所,在实地调研勘察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城区19个派出所优化整合为12个,全部升格为正科级,各派出所辖区实有人口在5万人左右、警力均达到20人以上。 派出所优化整合后,使辖区划分更加合理,“三队一室”警务模式运行更加顺畅,像许宜海这样的社区民警,能够更加专心专注地从事社区基础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辖区85岁的困难户老石,老伴瘫痪在床,有个患精神疾病的儿子,许宜海没事就去他们家“转悠”,成了他们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老石说:“他最信任的,就是许警官”。 ——坚持选人用人“大数据”。“邢开国”,随着脸谱考勤机的“点名”声,50多岁的机关老民警邢开国同志,于早上7点多钟早早地来到单位,参加市局的脸谱考勤,开始一天的工作。傍晚下班时,打开市局公安网主页的智能网络办公系统,填写一天的工作日志。 2015年以来,滁州市公安局在全市公安机关和各独立营房安装脸谱考勤机,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制定了从局长到普通民警、辅警都要严格遵守的《脸谱考勤管理规定》,解决了“出工”和“出力”的问题。每月对脸谱考勤和工作日志情况进行通报,通报情况纳入单位和个人绩效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启动前,对拟调整的干部开展多轮测评,扩大干部测评、评议范围,合理设置测评项目,细化评议内容,采取全警评价的方式,按照德、能、勤、绩、廉科学设定分值,纳入相关意见建议。测评分值按照民警的打分、建议、所在单位、民警个人工作绩效、荣誉基础、脸谱考勤和日志填写等情况综合测算形成“大数据”。 2015年以来,通过“大数据”选拔任用150余名科级干部,得到了组织认可和广大基层民警的普遍认同。7名测评分值较低的科级领导干部被改任非领导职务。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干部测评的‘大数据’,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做到选拔出来的干部让党委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市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周寿忠说。 ——构建乡村警力“大格局”。随着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不少地区出现“空心化”问题,在面对不法分子时,预防能力和抵抗能力有限。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广大农村地区公安警力严重不足,这给农村的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挑战。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凤阳县小岗村时指出,农村稳定是广大农民切身利益。要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守法用法。 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国农村“大包干”发源地,近年来滁州市公安局秉持滁州的“改革基因”,在全市乡镇创新建立驻村民警、包村联系民警、驻村辅警和镇、村干部“3+2”协作联动机制,实现农村地区政务管理网格、群众服务网格、警务工作网格“三网合一”,全市共选派449名包村联系民警,配备449名驻村辅警,明确驻村民警360名,共配备“3+2”镇村工作人员766名,实现全市“3+2”工作模式的全覆盖。 “村里有了‘大盖帽’,我们都很放心,电话我们也有,家里有了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找他们”。滁州南谯区红山村村民张桂兰说。 2017年,全市农村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1%,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0%,重点人管控率达100%,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强化源头管控“大防范”。2017年9月28日,滁州市南谯区一家中石化加油站工人因坚持原则,拒绝向无合法证明材料人员出售散装汽油,滁州市公安局专门为她进行了颁奖。故事发生在颁奖的前一天,治安管理支队民警拎着油桶便装暗访了中石化滁州南谯区加油站,以私家车缺油熄火在半路为由,要求加油站工作人员出售散装汽油,员工黄女士要求便衣民警出示身份证件和散装汽油购买登记,便衣民警表示买的少就没必要这么复杂,随后多次刁难黄女士。黄女士按照辖区派出所日常宣传和工作上的要求,一边稳住便衣民警,一边向辖区派出所报案。 近年来,滁州市公安局为了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严把安全关,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散装汽油销售安全监管工作,要求各加油站严格落实散装汽油销售“三实”管理规定(“实名”购买、“实情”登记、“实时”报告),制定出台“关于依法打击非法销售、储存、携带汽油等违法犯罪活动相关法律适用意见”,规范和加强散装汽油销售管理违法行为的打击处理。 上述案例,是滁州市公安局严格落实各项安保措施,加强散装汽油销售源头防控,变被动管理为源头防范的一个缩影。 四、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服务群众各项工作做的更贴心,更有温度,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唯一标准。 ——“家门口”的车管所。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滁州市乡镇、农村地区的私家车、电动车保有量也在急剧增长。然而,由于距离位于城区的车管所路程较远,有时为了一个简易业务要跑几十公里,偏远地区群众办理车驾管业务十分不便。 为了方便群众,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滁州市公安局提出“依托户籍办证大厅、在偏远派出所设立交管服务站”的构想,并在距离城区较远的南谯区施集派出所进行试点。 2017年8月27日上午10时许,施集镇居民高女士听说“派出所可以处理交通违章”,便携带相关证件走进派出所查询。经民警查询,高女士的车辆于8月8日下午15时45分,在滁城西涧路知行桥路段,存在超速10%至20%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被罚款50元、驾驶证记3分。随后,高女士要求处理该项违法。于是,民警立即操作电脑系统,按照规定很快将该违法处理完毕。随后,高女士利用现场的银联POS机,顺利缴纳50元罚款。“家门口就能办理车辆业务,真心方便。”高女士说。 “今后,施集镇以及周边的珠龙、大柳、章广等地居民,皆可就近来施集派出所办理车驾管业务。”施集派出所所长周晓健表示。 ——“指尖上”的贴心事。近年来,滁州市公安局积极探索“互联网+警务”新型警务工作模式,在全省市级公安机关中率先开发建设了集线索举报、公安宣传、服务群众等20项功能于一体的滁州公安微信平台,截至目前已“吸粉”36.7万余人。 随着滁州市民出入境数量逐年猛增,为缓解以往出入境业务办理大厅一早就出现的排长队现象,同时也为避免老百姓多跑腿,“滁州公安”微信公众号“出入境业务”栏目精心设置了服务预约、预填表等服务事项,随时随地都可以预约、按时高效办证,及时掌握进度,一次完成申领。 “现在咱滁州市民想出国溜达溜达,那还真是说走就走的事。”滁州市民姜先生如是说。 滁州公安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了自助挪车、轻微交通事故快撤快处等实用功能。此外,针对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许多爸爸妈妈为宝贝取名而纠结,怕名字取得太大众化,容易重名。“滁州公安”微信公众号还推出了“重名查询”等贴心服务。 ——群众心中的“一杆秤”。公安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可以对回访短信进行评价,使民意成为公安工作的“方向标”和“指挥棒”。 2015年9月以来,滁州市公安局充分发挥信息化、大数据引领作用,开展短信评警。在全省率先建成“短信评警平台”,内容涵盖公安基层业务工作全部,通过接警、处警、回访、再回访等工作模式,畅通群众监督渠道。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居民黄雪明曾因家庭纠纷和劳资纠纷多次报警求助,民警在处理警情时,没有简单的告知群众应该找社区、劳动等部门解决一告了之,热情帮助黄雪明解决困难。每次报警后黄雪明均会收到市局短信评警平台发送的群众满意度的回访短信,黄雪明不会操作,专门打电话给处警民警表示了感谢。 “开展短信评警,把公安工作的评判权交给了群众,强化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增强了公安工作的凝聚力、公信力和亲和力。”负责该项工作的警务督察支队副支队长高行军说。平台建立以来,滁州市公安局对回复不满意的群众逐一回访,跟踪督办,110接处警满意率提升了1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