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旺松:虎踞龙盘今胜昔,虎虎生威见精神 宋圣英、张行方 彭旺松先生,望虎松堂主,1967年出生于河南商水,现居驻马店。现为职业专职画家,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驻马店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自幼酷爱绘画艺术,1983年入伍,2006年底退出现役,中校军官。他的人生充满了传奇,靠一支画笔获奖立功,成绩卓著。先后获军内外美展奖20余次,立三等功3次。他画花鸟、山水和人物,主攻大写意虎。他天赋好、悟性高,勤奋好学,虚心求教,苦练画技,学百家之长,形成了以山水、花鸟、人物、飞禽、走兽为特色的艺术风貌。1988年以来,他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美术作品千余幅。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雄关矗立,薄雾冥冥,山林阴森,冷月孤照。忽然,疾风吹拂劲草,天地为之变色,疑是猛兽出没,将军开弓射箭——老虎尚未出场,场景已经渲染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赢得人们足够的精气神。 中国有崇尚虎的文化传统。姑且称之为“虎文化”。虎文化有丰厚、深远的积淀,渗透到审美与价值观念等许多方面。在国人心目中,虎是山中之君、百兽之王,象征着权力、权势与力量,意味着威风、威严和荣耀。虎也是代表吉祥与平安的瑞兽,人们常常用“龙腾虎跃”、“猛虎下山”、“虎啸龙吟”、“龙骧虎步”、“生龙活虎”、“藏龙卧虎”、“如虎添翼”、“虎虎生威”等词来表达对虎的喜爱和赞美,这些词语不仅象征着生气与活力,也彰显出非凡的风范与气度,同时还象征着一种磅礴大气、恢宏旷达的气象。 在彭旺松先生的笔下,虎寄寓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是极通人性、人情之生灵。时而长啸山林,威振四海,奔腾跳跃,健步如飞;时而耳鬓厮磨,相依相偎。 中国人喜爱老虎,历来有许多画虎名家。大致有丁云鹏、张善子、徐悲鸿、刘奎龄、赵少昂、朱文侯、吴寿谷、何香凝、刘继卣、房毅、慕凌飞、汤文选、胡爽庵、冯大中、陆忠德、季则夫、孟祥顺、王墨臣、窦中亮、钟基明、谢呈祥、蔡育贤、龙文会等。古代受条件制约,一般见不到真虎,即使见到真虎,到时恐怕也容不得你有写真的功夫。到了近代张善子画的写意虎,把“虎”带到了一个高峰。 彭旺松先生的虎造型、线条、笔墨都有相当功力,富于时代感,充满了现代绘画的语言。虎头在虎画当中是最重要的,绘正稿前用铅笔起稿,造型与比例要准确。用生宣进行拷贝,拷贝完成后着第一遍墨,过程是将纸打湿,八成干后用狼毫散锋丝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湿画法”。要根据不同部位,毛笔蘸墨的干湿程度及墨色的浓淡程度而不同。浅毛部分用淡墨,表现出蓬松的状态…… 徐悲鸿先生讲“写马必以马为师,画鸡必以鸡为师”。为了深入观察老虎的生活习性,几代画虎名家,张善子、孟祥顺、王墨臣等多次冒着风险,深入东北大小兴安岭的腹地,在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中,在东北虎出没的地方观察和写生。不但如此,他们甚至养过虎,一天二十四小时和虎呆在一起,与虎零距离接触,由此产生出为世人拍案叫绝的传世画虎精品。 彭旺松先生虽然没有养过虎,但他细心研读先辈前贤的画虎力作,从中参悟笔墨章法、浓枯淡湿的线条,组合成自己独特风格和个性的画虎技法,受到当代名家和书画爱好者的赞赏和喜爱。 “以画笔描绘人生,以勤奋填补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人生是最大的画卷。”这是彭旺松先生的艺术写照。近年来,彭旺松先生潜心致力于大写意虎的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他采用拟人化的手段,赋予了虎喜、怒、哀、乐的人格特征和崇高的精神品质,无论是上山、下山、奔跑、趴卧、静思、嘻戏、护幼、醉酒等都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彭旺松先生笔下的老虎,比之前辈大家的老虎多了一些内心情感的刻画,多了一些美的元素,更多了一些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审美特点。 经过多年努力,彭旺松先生的大写意虎已跨入了中国著名画虎名家的行列,其艺术潜质和投资价值得到了艺术收藏界的普遍赏识,其深刻的主题,鲜明的个性,巧妙的构图,生动的造型,简洁的用笔,朴实的画风,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虎的世界。这是是对大自然生灵的呕歌,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充分展现了其独具魅力的东方神韵。 相信假以时日,彭旺松先生的画虎作品会日益炉火纯青,在美术界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一定行。 附;彭旺松先生画虎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