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科幻文学 你的春天什么时候能够到来?

时间:2011-11-17 11:32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毛韶华 点击: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即将触电,钱莉芳的历史科幻小说《天命》于近日出版,以上种种再次引发了业内外对于科幻文学的关注。近日,东方今报记者采访到多位业界专家,在他们看来,中国科幻缺的不是想象力,而是整合资源的产业链。 【一百多年】 中国科幻这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即将“触电”,钱莉芳的历史科幻小说《天命》于近日出版,以上种种再次引发了业内外对于科幻文学的关注。近日,东方今报记者采访到多位业界专家,在他们看来,中国科幻缺的不是想象力,而是整合资源的产业链。  
  
  【一百多年】
  
  中国科幻这一路起起伏伏

  
  中国人是何时第一次接触科幻文学的?这要从1902年说起。在梁启超创办的杂志《新小说》中,一篇名为《海底旅行》的科幻小说译作吸引了鲁迅。1903年,23岁的鲁迅开始翻译《月界旅行》,1909年,他出版了一部收录了两篇科幻译作的小说集,尽管因文言译文晦涩难懂而销量尴尬,不过终究为中国科幻文学打开了一扇窗。
  
  1932年,老舍也写了科幻小说《猫城记》,但是在那个年代,科幻小说与政治小说、乡土文学相比地位极其寒酸。被誉为“中国科幻之父”的郑文光从越南回到中国,于1954年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后,一时间引发了北京地区火星观测的热潮。
  
  但是中国最畅销的科幻小说 不是郑文光,而是叶永烈。叶永烈那本著名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自1978年出版以来发行量总计逾300万册,至今仍雄踞中国科幻小说销量第一名。在这部融汇了儿童文学的科幻小说中,“飘行车”、人造器官、家用机器人、环幕立体电影……很多令当时孩子们向往不已的事物如今已成为现实。
  
  可是不久,科幻热退潮了,而且一中断就将近十年。
  
  【再度回归】
  
  无可避免走了商业化之路

  
  “我希望有一些科幻作品能影响我,但老实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这样的作品!”著名 阿来在谈起中国科幻文学时曾如是说。他的这句话,不仅引发了关于中国科幻文学想象力缺乏的讨论,甚至引发了对于国民整体想象力缺乏的讨论。进入2011年,沉寂已久的科幻小说,却有了不一样的动静。
  
  如果要问科幻迷目前最畅销的科幻小说是什么,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出《三体》的名字。由刘慈欣创作的这本小说曾创下月售10万本的纪录。而这之前,长篇科幻小说作品月销量基本处在几千本的规模。很多人说,《三体》之所以这么火,究其根本它是一部爱情小说,而这正是商业化科幻小说的根本。
  
  国际科幻大会银河奖得主、河南 王晋康在接受东方今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非常赞成科幻作品市场化,只有海大才能养鱼。”王晋康说,过去看美国的科幻电影,经常会感到人家的想法真绝,咱们想不到,但是到《2012》、《阿凡达》没有这个感觉了,这些东西我们完全能达到。“中国科幻与国际的差距不是在想象力方面,而是由于信息量和阅历的相对缺乏。现在有作品,技术上也差不多,关键缺的是整合。”
  
  【作品不够】
  
  还是缺乏成熟的产业链条

  
  在《三体》大热的同时,近日,历史科幻小说《天命》更以另辟蹊径的探索历史谜题为由横空出世。“为何商朝六百年统治,历史却几近空白?世传孔子删《诗》,删去的是他所窥破的这个世界的真相?”《天命》的作者钱莉芳,在2004年曾引起轰动的作品《天意》之后,时隔七年再次推出新作,刚一抛出这个命题,就吸引到了大批原非科幻迷的拥趸。
  
  “我很喜欢的一个外国科幻作者麦克威登,他的小说看起来很高深,但是读起来依然好看,这是国内科幻作者追求的效果。”钱莉芳说,自己正是因为受到这样作品的影响,才在写作过程中也有意识地把专业的东西淡化。
  
  对于中国科幻文学好作品有限的问题,钱莉芳表示,不能全部归咎于作者,“是我们整个产业链没做好,不像国外那么成熟。从书籍到影视,到衍生产品,如果这个产业链打通的话,写作的人可以直接依靠大众”。
  
  对于近期几部作品引起的科幻文学新热潮,《科幻世界》特约主编、中国科幻理论界泰斗吴岩的态度很冷静,他在谈起衍生物时则认为,必须有一个机制,才能发展。吴岩说,科幻产业是很有空间的,出版人应该坐在一块儿好好规划这个产业。
  
  ■记者手记
  
  科幻文学的地位无人取代
  
  曾经在与人聊起科幻小说时,很多人的印象还停留在叶永烈的“小灵通”年代。而如果高中以后再捧着一本《科幻世界》看,就会让很多人觉得丢脸。因为“那是孩子看的书”。然而自从《三体》、《地铁》、《天命》等近期接踵不断的科幻新作出炉后,让很多多年不看科幻文学的人,手上又捧上了科幻文学。
  
  无论是《三体》中的爱情桥段,还是《天命》中的历史命题,当中国科幻小说一边吸收其他类型文学的养分,一边再加上硬科幻的功底,似乎真的有种所向披靡的态势。
  
  在100多年发展过程中,中国科幻文学经历了很多挫折,可是核心脉络没有变,那就是对于未知的好奇心,以及认为这个好奇背后有某种答案。据说,当今许多其他领域的热门小说家儿时的梦想都是写科幻小说,可是后来因为科幻有难度,他们走了别的路,比如奇幻,比如悬疑。可是科幻终究是科幻,尽管时常被边缘,可它的地位仍无可取代。
  
  “中国科幻与国际的差距不是在想象力方面,而是由于信息量和阅历的相对缺乏。现在有市场,有作品,技术上也差不多,关键缺的是整合。”
  
  ——国际科幻大会银河奖得主王晋康

小贴士:

  1903年,23岁的鲁迅开始翻译《月界旅行》
  
  1932年,老舍写了科幻小说《猫城记》
  
  1954年,郑文光发表《从地球到火星》
  
  1978年,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发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大地的阶梯:触及神秘的西藏腹地

作者:阿来

《大地的阶梯》是著名 阿来在游走西藏的旅途中写的所看、所想、所感、所闻。文章构思独特,笔风流畅,从不同的角度…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