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电脑和网络进驻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当文学遇上网络,文学就不再是以前的文学,读者也不再是以前的读者。在网络这个开放的平台上, 与读者可以实现空前的互动,而网络上发表作品的便捷和低门槛,又充分刺激了人们写作的欲望,在“人人都能当 ”的理念下,文学作品的数量激增。同时,对文学作品的评论也在网络上得到空前的发展。网络上的时时评论功能,使得读者可以随意地写下对所读作品的评价,而这些评价因为是有感而发,对其他读者和作者都会带来一些触动。虽然现在这些评价因为其量太大,有价值的又太少而经常被人们忽略,但我们应该看到其有价值的一面和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文学评论把网络上的这些“意见”也包括进去了。
由此,分析当前的文学评论,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阅读后最直接的感受和想法。这一类评论以网络中的留言以及一些综合性报刊中的作品介绍为主要代表。评论者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只是表达自己最感性、最原初的阅读体会。这样的评论对其他读者来说是一种参考,读者会很自然地选择与自己感受一致的评论,而排斥不同的观点。第二类是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人在认真阅读作品后从自身感受出发,对作品作出的一种解读。这一类评论是感性加理性的,既有评论者对作品内容的直接感受,又有评论者对作品价值的思考。这样的文学评论不仅对读者理解作品有帮助,同时也对学者们做进一步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第三类是有较高理论修养和大量评论实践的评论家,在仔细研读作品后对作品作出的评价,包括对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意义作出的判断。这一类评论往往不是针对某一部作品或是某一位 ,而是针对一位 的多部作品,或是针对同一类型的多部作品,或是同一地域背景的 群而言。这类评论实际上是一种学术研究。对读者来说,是一次再阅读,是关于文学理论的学习。
可以看出,上述三类文学评论因对象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因为他们都有存在的价值,区别仅在于所面对的受众不同。但是,也因为受众的不同,对它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第一类评论而言,主要面对的是普通读者。他可能爱好文学,对文学有自己的看法,也可能只是随意浏览或翻看,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就多看两眼。这时,什么样的评论对他来说都只是一种参考,没有更多的诉求。看到跟他想法一致的评价,他会产生一种被认同感,从而更加深这种感受,而碰到跟自己的想法有出入甚至相左的,就一挥手pass掉,或者表达一下反对意见,仅此而已。因此,在这一层面一般不会引起文学意义上的争议,最多会引起一些社会学意义上的讨论。第二类评论则富有了更多的文学意味,对文学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因其面对的一般是对文学有所期待,并且已经形成自己的文学价值观的读者,他们希望从文学评论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东西,所以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对作品的独到见解,对 创作风格的深入解析等等。当双方持不同观点时,会引起一些争鸣,而这样的争鸣会更加突显出文学作品的价值。对于第三类评论,读者的期待值更高,要求也更高。这类评论可以让人们清楚地看到一种文学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或是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与壮大,从而描绘出文学创作的发展路线和趋势。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提出的城市化写作、底层写作、类型小说、青春文学等就是这类评论的成果。而文学史的修订也是基于这类文学评论的。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读者和 对文学评论的不满主要是针对第二类文学评论,而批评主要集中在陈词滥调、雷语连篇、矫饰浮夸、玄虚空洞、隔靴搔痒、艰深晦涩、不痛不痒这些问题上,认为文学评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那么,文学评论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美国文学评论家莱昂内尔·特里林这样解释评论的功能:“批评的工作是把自由主义召回到它最重要的对多样性和可能性的想象,这意味着对复杂性和困难的意识。对开展自由想象批评来说,文学有着独特的相关性,不仅因为现代文学直接针对政治发言,更重要的是因为,文学是最充分、最详实地考虑多样性、可能性、复杂性和困难的人类活动。”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同样一句话,不同身份的人说出来,会引起听者不同的联想。同样的,同一个素材被不同的 写出来,除了遣词造句的不同外,带给人们的感受和引发的思考也会不同。而另一个经验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有的时候,一句话被说出来,会收到说话者本身没有意识到的效果,有时甚至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而这些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对外部世界有着不同的感受。放到文学上来,就是一部作品出来了,不同身份的人读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引起不同的联想,甚至会激起不同的共鸣。这也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的精神交流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实现,而文学评论就是读者与 通过作品进行精神交流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
文学评论想要做好桥梁和纽带,就必须具有独特的品格。抛开评论者自身的理论功底和文学素养不谈,因为这与个人先天的悟性和后天的努力有关,是因人而异的。好的文学评论至少应该具备两个基本质素,一是真诚的心,二是认真的阅读。如果是真心实意地去评论一部文学作品,那么无论读者认不认同你的观点,都会因你的真诚而认真对待,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分歧也才会有价值。文学评论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评论,才不会空洞,才有价值。
除了这两个基本质素外,好的文学评论还应该是旗帜鲜明,敢于发言的。过去有一种说法,文学批评应当对 的创作有所启发。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在文学创作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 与评论家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如今, 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 ,对文学评论而言,他们也是读者,可以说是比较有专业水准的读者。文学评论不能以引领这部分读者为目的,而应该像其他写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一样,双方是平等的,各有各的需求。写,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读,是为了精神的需要。在我看来,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原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文学作品是文学评论的对象。而文学创作完全可以不顾文学评论。文学是人学,是 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思考的方式,是 对人性、对生命的体验和认知。优秀的文学作品,没有一定之规,也不受形式的约束,只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的文字,都是优秀的文学。但文学评论不是。文学评论的使命是发现这样的优秀作品,并加以评介和分析,让它的光芒得以发散出来,帮助读者认识这一作品的价值。因此,文学评论一定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物。作品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的又在哪里。不能只说好的,也不能全盘否定。这里,评论家本身的倾向性很重要,立场很重要。评论家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跟着“新”字走,更不能跟着舆论走。对于一些新的理论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一味求新求变。对于新的文学现象要宽容对待,严谨评论,努力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东西。能够在优秀的作品中发现问题,在不成熟的作品中发现优点,并且鲜明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优秀的文学评论,也正是我们需要的文学评论。(纳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