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熊传东:文学,你拿什么温暖我们的心灵?

时间:2011-08-25 21:41 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四川在线 点击:
日前,经过五轮隆重投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五部长篇佳作最终胜出,获得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崇高荣誉。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评委感言:作品对于人类发展历程的沉思、对于道德良心的追问、对于底层民众命运和精神深处的探询、对于自然生态平衡揪心的关注等方

  日前,经过五轮隆重投票,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五部长篇佳作最终胜出,获得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崇高荣誉。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评委感言:“作品对于人类发展历程的沉思、对于道德良心的追问、对于底层民众命运和精神深处的探询、对于自然生态平衡揪心的关注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彰显不少亮点,埋入不少伏笔,引发不少深思。

  然而,当面对文学百年的演绎,文学影响了几代人?当拷问文学百年的使命,文学传承了几代人?当追问文学百年的责任,文学陶冶了几代人?这是世纪的追问,这是历史的拷问。

  文学拿什么陶冶我们情操?陶冶我们学文学、爱文学、品文学的情操;文学拿什么拯救我们细胞?拯救我们学文学、爱文学、品文学的细胞;文学拿什么温暖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学文学、爱文学、品文学的心灵。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良师益友对话,她能引领我们的心灵走向人类灵魂的最高处。近几年来,一些不良书籍,以吸引某些人的眼球,利用少数人的好奇心等特征,刻意制造噱头,因而“格调失雅、内容缺失、情趣无尚”。长此以往,我们的品位、情操和修养等,迟早会被侵蚀。我们拿什么来滋养我们后辈们的心灵。

  从国际的“诺贝尔文学奖”到国内的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孙犁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郁达夫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等,从政府文学奖到民间文学奖,从实体文学到网络文学,从名家文学到草根文学……体裁涉及面之广,如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评论作品等。国内文学奖皆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而设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鼓励关注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坚持少而精、宁缺毋滥的原则,评选出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优秀作品。

  笔者以为,为陶冶、拯救和温暖我们的文学情操、细胞和心灵,亟待破解十大问题。

  第一,文学的价值追求是什么?在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原则的同时,还要集中体现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百姓生活素材,这样既有利于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历史发展趋势、反映现实生活,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催人奋进、给人鼓舞的优秀作品,应重点关注。其实,文学奖再热闹,也只能附属于文学。文学的真正繁荣还得依靠 静下心来坚守,体验生活、回归现实,写出真正有分量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也要形成有利于 写作的氛围。文学是人类的精神篝火。我们孤独,我们寒冷,我们要去找个人聊聊,烤个火,让心里暖和一下。我相信,只要有人类,文学的火焰就永远不会熄灭。今天,在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的大环境下,文学靠什么打动人心和赢得读者?文学的价值追求究竟是什么?这值得我们文学机构和作者们深思与反省。

  第二,文学的艺术品位是什么?文学固然既要兼顾题材、主题、风格的多样化,还要重视作品的艺术品位,更要鼓励那些具有中国文学特征、中国文化气派和世界文学灵气的作品,来丰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精神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要充分重视作品的社会影响力。诚然,在我国文学奖日益过剩的今天,文学作品的品质却没有成正比。有人认为:“这种高奖量和低文品的反比例效应,是对中国文学现状的讽刺。高数量的文学奖不但未提升文学的品质和尊严,反而从某个侧面贬低了文学的公共认知价值,文学评奖毕竟不是‘六合彩’等游戏……”文学奖只能成为文学者们的一种激励机制和个人追求,不可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时期的文学“地标”。

  第三,文学的思想导向是什么?文学除旗帜鲜明地力推烂漫放达、感性丰盈、富有鲜明个性的优秀作品外,还要有利于倡导文学创作中浪漫抒情和人性灵动的一面。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的发展,需从我们所获知的文化记忆与记录中延伸、需从对已有文学传统的认知和尊重原创性上出发、需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现状中寻找文学创作源泉。既而形成了传统文学、民间文学和网络文学等多元化格局,这是一种好现象。不敢想像的是,当今的文学如果被迫走上“复辟”20世纪初期的“文化年代”,或要求文学回归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往事”,我们又回到了“纯文学”概念化的时代,只有这样, 远离政治、作品摆脱商业、评奖落于俗套……最终回归我们正常的文学思想导向。

  第四,文学的影响幅度是什么?可以说,文学不仅仅限于评奖,更应经受得起历史和读者的考验。如果每一个文学奖都能推出一部或几部,经得起时间检验和读者认同的优秀作品,任何一个文学奖的设立都是必要的。往往声势造得越来越大、看似越来越红火的众多文学奖项,并没有奖出多少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优秀作品来。我们不可“沦落”到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文学时代”。我们需要坚守的是永不熄灭的文学火焰。这需要作者对理想的坚守,这需要国人对精神的坚守,让作者、读者、网友们共同将本土深邃的文学价值观与世界文学观传递给后辈和更多的读者。

  第五,文学的魅力公信是什么?文学要有魅力,更要有公信力。在我国文学界公认同时具备良好的文学审美判断力、高尚人格和职业道德这些品质的人士是少之又少。文学奖评委权威性上的矛盾,导致了奖项的公信力不强,从而导致了文学作品的公信力不强。毕竟文艺不像科研有明确的标准和尺度,它是一纯粹种的审美和视角感观,不同的读者阅读爱好不一样,不同的评委判断标准亦不同。很难平衡评委、作者与读者三者间的关系问题。当我们从一个物欲化的时代寻找文学气息时,欲望总企图把个人的品位渗杂其中。我们需要的富有魅力公信力的文学脊梁和精神脊梁的挺立。只有这等文学作品,才能给我们一个生活健康、阅读自信、充满力量的人生坐标。因为,文学可以陶冶和影响我们的情操,还可温暖和校正我们的心灵。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文学作者更应“标新立异”。

  第六,文学的根基支点是什么?显然,文学的根基不应是文学奖,更不应是文学作品本身,其根基应是某个时代和读者的需求,那么,文学奖异化的背后,则是中国文学的没落。过去,“网络文学”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犹如“一株花,生长在不同的土壤里”;今天,“网络文学”有冲击和替代传统文学之势。其实,二者并没有“冲突”,只要是好作品,都应是读者网友所喜爱的精神食粮。有人说,现在之所以文学作品没有了读者,主要原因是读者远离了文学; 更应扪心自问一下:“所创作的真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读者的作品吗?文字和语言真能渗透到人们的灵魂深处吗?这些作者要时常以巴金的话提醒自己:“文学能给人光热和希望,能让人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我想,作品要有光和热,首先 自己的心里要有光和热。文学应该有能力温暖这个世界……”读者渴望从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中读到、读性一种厚重与温暖的文学的灵魂,更渴求以此通过美丽的文字来触摸一颗温润与坚强而沧桑的心灵。只要文学的根基扎实和牢固,只要文字能够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给人以生活的智慧和生命勇气,这等文学作品才是真正具有温暖的文化品质和文化精神。甚至,文学除力量和慰藉之外,她更像是一种生命的力量与灵魂,能感染乃至唤醒另一个生命的力量与灵魂。

  第七,文学的核心精髓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文学奖和文学作品,只是文学家们自娱自乐的闹剧,这是一种不负责的思维方式。一些所谓的“文学作品”便堂而皇之地进入我们的“阅读实线”。一类是伤疤文学,靠“缺陷”出卖文字;二类是宣扬国学,靠“古人”养今;三类是揭黑文学,靠“丑恶”迎合个别;四类是怪力乱神,靠“玄幻”吸引另类;五类是自为文学,靠“狂言”搬弄视听;六类是无病呻吟,靠“情感”错乱生活;七类是盗墓文学,靠“离奇”滑稽读者;八类是身体文学,靠“自身”捆绑文字。此等八类所谓的“文学作品”均属“地摊文学”,是没有其文学的核心精髓的,都属于过眼云烟。

  第八,文学的内涵主流是什么?文学被读者冷漠的背后,随之带来的是媒体的冷漠。读者如果对某种文学派系失去了兴趣的话,并非文学本身出现了问题,究其因是 本身对读者的漠视、对现实生活的脱离等。无论任何作品,一旦脱离了读者、远离了生活,其文学内涵和主流自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九,文学的责任使命是什么?中国文学走到今天,体制化的文学创作显然是根本原因,当 们变成公务员、变成官僚、变成组织成员的时候,其实就已注定了文学的“没落”。文学如果成为了某些人玩“文字游戏”的“土壤”,那么此“土壤”也有“贵贱”之分,文学责任自然也就不可能存在现实中。真正的文学只能在孤独、单向、复杂、自恋的思维与认知模式中,慢慢地走向消亡。受禁锢的经典文学不可能成为文字的社会认知或文学秩序的“名片”。文学责任和使命文学自然也没有任何“压力”。

  第十,文学的神经灵魂是什么?看似一片百花齐放的文学繁荣景象,事实上,早已无人问津;看上去热销和排行榜居高的文学书籍,实为“冷宫产品”。那么,文学的神经与灵魂是什么呢?要有能力穿透现实、穿透文化、穿透坚硬的现代美学;要有能力以永远的异质性,如独异的方式进入中国本真的文化与人性深处;要有能力突破乡土气息;要有能力创作出更多的“大众”文学;要有能力概括深远的文学艺术;要有能力融入世界文学行列。

  文学既属于中国的,还属于世界的。要通过中国文学传播的中国文化的博大精神,要让底蕴深厚的中国文明与世界对话。要寻找到一条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的进程和渠道。

  故而,我们要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同时,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好书、精品、经典书籍来丰富和满足我们的求知欲望与精神需求。

  综上,学习文学能使人陶冶情操,更明白事理;学习文学能使人培育细胞,更明白生活;学习文学能使人温暖心灵,更明白人生。所以,我们期待,文学能将人们带到通往坦然、理想、智慧、美妙和丰富的人生旅途中。自然,文学是需要培养的,得从我们自身的体验中来感受她、品味她、读懂她……我们会慢慢地发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是多么地愉悦、明朗和舒畅。当你赞叹别人的文采多么好时,你更需要加强平时的文学细胞的培育,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好让自己也逐渐成为一个有文学思想和文学细胞的人。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汉赋琅华照寒烟:品古典诗歌

    作者:王鹏

    汉赋就像古老的情书,至美、深邃、感伤;汉赋就像一个王朝的情感库藏,美得不可言说,情至酣处,浓烈得让人不忍回眸。…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