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随着全民微博时代的到来,“粉丝”一说已经深入人心,而随之而来的衍生品“粉丝阅读”却成为当下文学的另一种面貌。几乎每个网络 都有“后援会”,粉丝们为自己的偶像大打口水仗,却与文学无关……这些怪现状的出现让 们越来越呈现出娱乐明星的姿态,而非深邃的思考者。当“娱乐至死”的盲目偶像崇拜席卷文学圈,当越来越多的作者开始顺应粉丝的意向而写作,以“人学”为初衷的文学将迎来怎样的变革和挑战?记者采访了诗人欧阳江河,文化评论家张柠、王晓渔以及图书策划人闫超等人,共同揭开微博时代的文学“潜规则”,探讨文学是否已经变成了“粉丝经济”的牺牲品。
1
文学圈的“娱乐至死”“粉丝们哪管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们写得好或不好,粉丝们只认署名权。”
“现在的文学已经演变成了‘粉丝阅读’,写作与阅读本身的性质变成了一种与娱乐同构的东西。”在一次文学沙龙上,著名诗人欧阳江河无不忧虑地说。在他看来,这无疑是一种“娱乐至死”的心态投射在文学上的表现。“粉丝们哪管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们写得好或不好,有没有抄袭?典型的就是,粉丝们只认署名权,还不让你说一句他们偶像的不好。”
其实, 与粉丝的关系古已有之,莫说左思的《三都赋》引得洛阳纸贵,就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次新书甫一出炉动辄就是几十万的起印数。文学评论家王晓渔略带调侃地说:“八十年代的 才算是真正的偶像,那个时代每个人都能叫出 们的名字,无论大小 ,出一本书都会受到读者的追捧。”但并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郭敬明和韩寒的粉丝们在网络上打口水仗,内容却从来与文学无关。“究其根本,粉丝阅读把阅读变成一种不客观、非理性的崇拜行为。真正的读者应当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思考的,而现在许多读者把自己弱化了。”文学批评家张清华如此形容“粉丝阅读”与以前的文学粉丝的区别。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粉丝化的阅读方式与微博的出现不无关系。“以前作者会通过QQ群与读者联系,但微博能迅速而轻易地聚集起百万粉丝。”图书策划人闫超说,微博的“粉丝”这个词甚至有种心理暗示的作用,让很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网友在潜意识中有了粉丝心态,“偶像”登高一呼,粉丝应者如云。甚至连莫言、余华、苏童这样的传统 也开始通过微博或者微访谈这样的方式与读者交流,“过去 是神秘的,你只能通过文学作品去了解他,而现在你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知道他上顿饭吃的是韭菜还是大蒜。”微博就像一个舞台,镁光灯下 用语言去塑造自己。
2
文学偶像是如何炼成的?
“光靠商业包装出不了好 ,
但完全无视读者的行为现在是死路一条。”
包装策划在文学界早已不是什么“潜规则”,但随着带着强烈消费主义特征的“粉丝阅读”逐渐兴起,对于 而非作品的包装成为图书界的新趋势,特别是各个图书公司开始发展自己的“签约 ”,在图书销售这个看不见的战场上, 们再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成为一个公司的集体行为,在微博上,同一公司旗下的 会互相转发新书封面,还会请粉丝比较多的 作重点推荐。
郭敬明无疑是在这场“粉丝阅读”大潮中最为成功的 之一,扛着青春文学的大旗,郭敬明说一句话,无论是褒是贬,是赞美是揶揄,总能激起千层浪,而在今天,没有人能否认,关注就等于影响力。事实上,郭敬明模式正开始被普遍应用于对年轻的网络 的包装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网络 向记者揭秘了这其中的“门道”:当一个网络 签约后,公司会根据其本身的风格以及论坛、贴吧、博客上读者的反馈为 制定一种“路线”,“比如说,网络上读者对这个 最多的印象是校园风的,公司便会让 尽量往这个风格上靠拢。”这位 说,对于一些被定义为走偶像路线的 ,甚至连在签售会上的着装也会有严格的要求。
在新书发行前,最常规的宣传方式是在旗下刊物上刊登名人写的序,但现在一些文化公司的宣传手段越来越接近娱乐明星,会以视频或者写真集的方式将“噱头”打足,等读者带着好奇的心理开始期待时,才推出作品。“现在几乎所有的网络 都有后援会,这变成网罗粉丝的重要手段之一, 会定期与后援会进行互动。”
在各地的签售活动结束时,公司还将收集读者的意见,与作者协商如何改进作品。当记者提到莫言所说的“年轻的时候很生猛,不在乎读者的想法时”,这位网络 叹了口气,“我相信光靠商业包装出不了好 ,但这种完全无视读者的行为在现在无疑是死路一条。”
3
图书的微博“吸金术”
“你所关注的人有10个以上在同时谈论某件事,
你就会误以为全世界都在谈论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