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被人问——我们为什么要学文学?或者更直接:学文学有什么用?它既不能换来荣誉,也不能换来面包。难道真如《蜗居》里的台词:“文学就像一盘鱼上的几丝香菜?” 陆幼青在《死亡日记》中说:文学史无非是一些失败人的独白,充斥着怀才不遇和美人迟暮、英雄失路之悲。韩愈也说过“诗穷而后工”,在文学史上留名的人,似乎都遭遇过漫长的人生悲剧。难怪意气风发的青年不愿太多地接近文学。至于现实世界里的春风得意者,哪有功夫缱绻于文学末技? 然而,上了年纪的人知道,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真是不虚。对我们这些“寇”来讲,文学成了我们的避难所:低头欣赏一朵花,沉醉于一夜春风,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发呆,想那些没实现的梦想,搓掉手上洗洁精的泡沫,挺直被琐碎压弯了的腰……这时,文学带我们超越功利去享受人生。 在文学作品里,迎面走来那么多生动的人,时间好像从未成为我们之间的距离。在他们的镜像里,我们照见自己的人生。然而,还不止如此,文学还带给我们大自由。它敦促我们思考,鞭笞我们警醒,教育我们不要过盲目的一生。 文学是点亮,是启蒙。它让我们选择,它教我们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不能是任人摆布的阿Q,不能是受人愚弄的华老栓,不能是无法反抗的祥林嫂,但你可以如李白般豪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可以似李商隐般深情,“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还可以像苏轼一样洒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你开始反思白居易的明哲保身,开始赞赏魏晋风流,开始怀念盛唐气韵……你从文学的自觉联想到人的自觉,你从五四的旗帜联想到国学的复兴……你不再全盘接受,不再随大流,所有的责任必然是你心甘情愿的担负,任何选择必然是你再三思索的决定。 感谢文学,虽然有点晚,但经过这么多年,我终于感受到自由的重担,开始自己负责的人生。这辈子,比起那些缺少文学这一“香菜调料”的人,我也许平凡,却绝不平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