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屆網路文學大獎賽3月9日正式啟動。在遴選過程中,評委不約而同地看到了參賽網路文學作品所攜帶的弊病,那就是粗、俗、淺的作品多,文章“注水”現象嚴重,網路寫作存在太過模式化的問題。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副教授、評委周志雄認為,模式化的通俗文學套路被網路文學反覆演繹,導致其能夠傳承下去的經典文本少。這是網路文學發展的桎梏。 自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以來,網路 可謂燦若星辰。2002年,網路作者寧肯的長篇小說《蒙面之城》和傳統文學 張潔的長篇小說《無字》並列第一,獲得了傳統文學獎項中的“第二屆老舍文學獎”,這是傳統文學給予網路文學的最高褒獎。不過,這依然無法擺脫網路文難登大雅之堂的尷尬處境。即便是最近的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選,首批180部入圍作品名單中,僅剩《巴山舊事》和《辦公室風聲》兩部網路小說“苦苦掙扎”。 就形式上看,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最大的不同在於傳播載體。曾幾何時,網路的零門檻與開放性,為許多文學青年開闢了任意書寫的廣闊天地。然而,隨著商業力量的無序式介入,網路文學現已露出淪為碼字遊戲的隱憂。出版人路金波就曾指出,“商業文學網站沒有引導更好的價值觀”。而“網路文學現在的價值觀非常可怕,就是千字2分錢,只有30萬字以上才可以上架。為了維持網路文學付費閱讀的市場,月寫十多萬字是網路寫手的生存底線。部分當紅的網路 一年能寫300萬字以上”。 網路文學的“注水”現象嚴重,實際也是網路文學無序化生存的真實寫照。一直以來,傳統文學機構對網路文學不待見,而網路文學本身又缺乏排除商業因素深入思考的動力。失去傳統文學規則約束後,網路文學看似自成一體,信馬由韁,實際上已被商業力量“靈魂附體”。 正是出於對網路文學亂象的強烈不滿,麥家曾公開表示,“如果我擁有了一項權力,我就消滅網路。我認為,現在的網路文學99.99%都是垃圾”。麥家其言未免過激,但網路文學缺乏一個健康的成長機制乃有目共睹。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合理評價機制的缺失,才使得商業力量成為網路文學的唯一評價尺規。商業與文學當然並非水火不容,但一個只顧順應商業規則的文學環境,到底是專注于吸人眼球的噱頭,還是願意排遣孤寂秉持文學圭臬,想必不用細言。 倒是覺得,對當前羽翼未豐的網路文學看不出有另起爐灶、自成一體的必要,關鍵在於傳統評價機制要舍得放下身段,對那些確實有實力的作者,確實有文學造詣的作品伸出橄欖枝,而不是一味指責,卻連登堂入室的“小馬扎”都不願意提供。 順便提一下的是,國內外許多媒體均認為,網路閱讀將是未來閱讀的主要趨勢。早在去年,美國暢銷書 、行銷大師賽斯·高汀便公開表示,將停止傳統書籍的出版。令人困惑的是,無紙化的圖書愈發風靡,他日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間又以什麼劃定“楚河漢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