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文学与经济,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如何协调二者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3、文学家当无法靠自身的力量协调文学与经济二者之间关系时,是做犬儒派的代表第奥根尼,还是做贵族伯拉图?还是二者各取其长,择善而行? 贵州王守本:人应该以经济为主,还是以文学为主。其实这是人的两个方面,即物质和精神的两方面,人该怎样协调这两方面的关系? 北京谷传民:文学家和文学工作者的区别,首先在其概念本身的区别。文学家是在文学创作或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具有较高社会威望和一定影响的人。而文学工作者应指文化系统内服务于文化事业(包括文化产业)的整个人群。 文学与经济的对立,应该说是传统价值观造成的一种误解式对立。事实上,文学自诞生的那一天起,与经济也从来没有截然对立过,只是因为某个历史时期造成的一定假象,而迷失了我们本来明亮的眼睛。尤其市场经济大潮一波高过一波的今天,相信文学与经济对立的问题将会瞬间瓦解与冰释。但前提依然是,我们要坚定地遵守文学的“公益性”。在文学“公益性”基础上的文学,不论参与文化事业甚至文化产业而直接与经济结缘,今天看来都显得是那么地融洽与合拍。 当然,正如张昌军老师所说,精神与物质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立性。处理协调好精神与物质二者之间关系,我个人以为还是要先处理好文学与经济的关系,处理好文学与经济的关系,那么,精神与物质的对立就能得到圆满解决。就当今时代,怎样处理好文学与经济的关系呢?我前面已谈过自己的一些看法,认为,我们要为我们的文学进入文化创意产业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其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产生一定经济效益,反过来这又促进了我们下一步的文学创作。关键是作为一个合格的 ,要有文学的底线和原则,如果过于重视经济而敷衍文学,那么这个 就变成了商人,何谈文学乎?因此,处理文学与经济的关系,还是在自己的作品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继续坚守文学的灵魂和自己的文学理想,不是让经济领着文学走,而是要让文学做一艘飞艇,在经济的大潮中疾驰向前。 假如我们无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在此情况下我觉得我们还是不要做犬儒派的代表第奥根尼,抑或贵族伯拉图。因为做第奥根尼抑或贵族伯拉图都可能让你走上一个极端。试问,在文化产业大潮兴起的今天,何不找个可以协调二者之间关系的代理人或经纪人呢?如果可以,那是最好。目前这些机构不在少数,我们完全可以令其代理我们的文学作品,至于代理费用从我们作品产生的经济效益里扣除一定比例即可。当然这只是一种渠道,在创新意识不断强化的今天,我们的文学也需创新,这包括多种形式或内容的创新。 重庆杨平:"文学与经济的关系"这个议题值得研讨、值得关注!文学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对文学的影响,谁的作用更大? 北京谷传民:我和你的观点一致。即文学对经济的影响不如经济对文学的影响或作用大。我想应该是这样的。但只是我们个人的看法而已,不做也不可能对此有更多的理解和讨论。. 河北张敬贤:我提两个问题: 1、去年两会期间, 二月河提议,为鼓励原始文学创作,“应该设立国家级的文学大奖,这也可以说是有中国特色的‘诺贝尔’文学奖。”您认为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刺激国人的文学创作欲望吗? 2、有人说经济的发展阻止了文学的发展,已经毁掉了 原本的良知,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北京谷传民:对于设立大奖激励文学创作,无可非议。但个人认为,中国设立的奖项也为数不少,但也没激励出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当然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所以,真正激励一个人创作欲望的并非什么奖项,而是当前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试想一个 为了某个奖项去写作,那该是多么的可怜和乏味,我想,这样的 既写不出好的作品来,更会容易失去经济的支撑而走向穷困潦倒的结局。相反,那些根据大众文化精神需求,借助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市场运作满足大众文化消费的 ,则因社会效益良好必然获得国家奖励的同时,自然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至于有人说经济阻止了文学的发展,我个人并不认同。在今天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的好作品,大家有目共睹。与其说经济阻止了文学的发展,不如说我们的文化产品生产主体在创作上陷入了“三俗”的误区,适应市场而没有超越市场。一个在坚定文学“公益性”基础上参与文化产业的 ,其文化产品的生产不仅不会失去 原本的良知,一定程度上还会促进当前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结语:在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我们的中国文学面临一个文化产业大时代。对于中国文学来说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传统文学价值认为,文学本应脱节于市场而凌驾于市场之上,可在当下市场经济大潮一波高过一波的今天,我们文学的出路也只有在坚定文学性质的前提下与文化产业对接结缘,才能更好地发展和繁荣我们的文学。 事实证明,文化消费市场或文化产业对文学价值的体现,也许比其他任何一种方式的体现都来的更加猛烈,这对于 也显得更加实惠和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