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收获》等传统文学期刊不断向新锐 伸出橄榄枝;郭敬明、张悦然等青年 自办刊物销量巨大。一方面,所谓传统文学日趋边缘,另一方面,青年人的文学读者数量庞大。如何解读这种现象?怎样看待今天青春文学 办刊?
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做具体观察。
品牌与效益。几位创办杂志的青春文学 ,都是在青春文学写作中从事多年创作,并以其连续性的代表作,在青少年读者中造成极大的影响,拥有了相对稳定又比较庞大的读者群,也即“粉丝”。在他们个人成为明星式的偶像 之后,他们需要巩固自己的已有地位,延伸自己的文学效应,而利用自己的声望与影响,主办文学杂志,以此为“品牌”,也以此为“纽带”,进而延展创作成果,联络作者队伍,服务“粉丝”群体,辐射阅读市场,就成为他们在谋求新发展中必要的抓手与最好的选择。
类型与同人。无论是《最小说》、《文艺风》,还是《鲤》、《最女生》,作品风格与文学向度不同于传统型文学杂志是显而易见的。其风格,其定位,有的倾向于类型化,如青春文学;有的倾向于同人性,如主题写作。这种办刊取向,主要的意图在于表达主编与作者相似的文学追求与审美理念,切近有相同志趣的读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文学产品。事实上也正遂他们所愿,这类杂志因为注重了写作与阅读的互动,生产与消费的对位,以立足小众的方式,在站稳脚跟的同时,也使谋求新的发展有了可能。
截流与培养。从文学全局来说,已有的传统型文学杂志,在服务原有的文学读者的同时,也希望和需要吸引新的文学读者,以扩大和延展自己的影响。而青春文学杂志的兴起与发展,因为吸引走了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读者,对于传统型的文学杂志的可能读者,事实上在“上游”做了一部分“截流”,对传统文学杂志的发展新读者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这些青春文学杂志,以他们的方式,引动了青少年作者与读者进入文学,并促其成长,又在整体文学格局上,起到了培养文学新人,扩大阅读群体的独到作用,这对于传统文学杂志与传统文坛来说,看似有弊,实则有利。
补充与丰富。目前,青春文学杂志办刊的取向,涉猎的范围等,实际上与传统文学杂志明显不同,区隔明显。这就是说,即使青春文学杂志不出现,它们所关注的领域,也不会有传统文学杂志真正伸延进去。在办刊的取向与特点上,在读者的选取与面向上,青春文学杂志实际上是开辟了新的领地,拓展了新的群体,这在文学整体格局上,可谓是补充了传统文学杂志的明显不足,丰富了文学杂志的多样化布局,对于文学的全方位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是有相当助益的。
因此,青春文学 办杂志,并非是他们个人或某个团队的心血来潮,也并非是单纯的经济利益的从中驱动,背后显然有着文学与文化的多重原因。因而,对于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对它抱以发荣滋长、欣欣向荣的希望,更应对它寄予对整体文学发展起一种补偏救弊,推波助澜作用的期望。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作品本身说话,受到读者和市场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