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农村“时髦”起来了,健身器械、棋牌室、信息室、农家书屋肩并肩驻扎在村子里,像是城里小区的活动中心。但在农村,这种场所被称做文化大院。
经过多年发展,农民文化大院已遍布陇原大地,一处处文化大院使农村多了歌声和笑声,多了时代感和文化味,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也成为我省农村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载体。
江洛镇:十室一校一广场
两个阵地两橱窗
徽县的江洛镇是首批“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镇上有个游龙文化大院很是气派,占地6000平方米,房屋77间,有“十室一校一广场,两个阵地两橱窗”。十室是阅览室、展览室、演奏室、游艺室等,一校是农民科技培训学校,广场是体育健身广场,两阵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阵地和传统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另外还有党报阅读和树新风模范两个橱窗。
文化大院建成后,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12000多名群众来此读书、学习、健身、娱乐、竞技……现在这里成了江洛镇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还有5台电脑方便群众使用,12000余册图书、报纸、杂志供大家阅读。
不间断举行的各类培训还使这里成为科学技术培训中心,每年上了光荣榜的“好媳妇”、“文明幸福家庭”又使文化大院成了道德宣传教育中心。
这里还走出了几位农民 ,陈革宁以他的小说《山路弯弯》走向文坛,郯佳出版了散文集《悟真流韵》,张维先创作了民间小调《太平年》、快板《板话江洛镇》等。除了这几位远近闻名的“文化人”,当地的一些书画爱好者也常常聚在文化大院里切磋技艺,在此举办的文学笔会、农民书画展等活动就是他们展示才艺的最好舞台。
裕民村:唱起来,练起来
学起来,富起来
裕民村位于华亭县西华镇,自古民风纯朴,剪纸、曲子戏、秦腔等民俗文化很发达。2008年,裕民村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文化大院,并配套建成了农家书屋、休闲健身中心等。
裕民村建设文化大院的初衷是要让农民群众“唱起来、练起来、学起来、富起来”。经过两年时间,这一初衷渐渐得到实现。
农闲时间,文化大院里,农民群众办起了自己的文艺晚会,他们或唱秦腔或唱曲子戏,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了让大家唱得更开心,镇上和村里组织专人对裕民曲子戏、秦腔剧目进行整理,还请来县剧团的人对村民进行培训。村里又组建了篮球队、健身队,在文化大院开展篮球、跳绳、拔河比赛等,村里的男女老少还真就练了起来。依托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大家学习的劲头一个比一个足。
裕民村的文化大院还是一处科普培训、帮扶带动的场所,村民在这里向专家学习技能、相互交流经验,村民孙爱霞就从中摸到了致富的门道,大胆地承包了3座大棚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收入增加许多。
银达村:艺术团农闲时不闲
培训班需要时就办
肃州区银达镇银达村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村,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个村农民办夜校、学文化的做法在全国就很出名。2008年以来,银达村又建成了集党员活动室、群众文化剧场、农家书屋、计划生育服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生产生活用品超市、棋牌活动室于一体的文化大院。
投资过百万元的银达村文化大院,配备了电脑、多媒体教学、VCD点播系统,还建成了篮球场、健身广场等活动场所。
文化大院建成后,村里组织了60多位文艺爱好者组成了农民艺术团。农民艺术团编了很多节目,有秦腔、快板、小品,还有歌舞,这些节目大多以倡导文明新风、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为主题,趁着农闲时演出。他们创作的《摔罐》《洞房花烛夜》《科学发展结硕果》《村支书请客》《欢腾的银达》等节目特别受欢迎,每年能演出二三十场。
除了文艺演出,银达村文化大院不定期邀请计生、卫生、农业、畜牧等方面的专家,通过面对面、互动式的培训,开展各类技术讲座。仅去年,就举办了7期培训班,参与培训群众300多人次。通过村里的VCD点播系统,村民在家中可自主点播观看生产生活方面的电教片,足不出户,最新的信息技术就送上了门。
在说到文化大院时,农村人都会说出好几条:家庭观念有了新变化,增收致富有了新途径,乡风村俗有了新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