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当前位置:

删节《三字经》等经典登陆部分学校 称全本腐蚀学生心灵

时间:2011-01-03 23:52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作者不详 点击: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山东省教育厅近日下发通知,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他们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 无独有偶,记者在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山东省教育厅近日下发通知,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他们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
  
  无独有偶,记者在湖北采访时发现,部分学校早就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重新编排后再发给学生学习。教育工作者苦心删减经典文本,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好事吗?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教育部、国家语委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的,在相关文件中显示,这一活动的目的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背诵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热爱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在弘扬中整合创新。
  
  随着活动的推进,山东、湖北等地均出现了教育工作者让学生背诵删节版经典读物的做法,湖北武昌九龙井小学德育主任谢辉说,最初学校也让学生诵读《三字经》等经典读物的完整部分,但老师们认为是糟粕的部分选择不做讲解。
  
  谢辉:因为可能删掉了之后,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就不是那么上口了,所以我们一开始采取的那个方法就是读,还是让学生按照以前的那个文章的那些段落来读,但是老师讲的时候就有选择性的讲。
  
  随着教学的推进,武昌九龙井小学最终还是选择了删除他们所认为的糟粕部分,认为这样更符合时代的要求。谢辉:我们学校认为是删掉之后比较好一点。
  
  记者:觉得好在哪里呢?
  
  谢辉:因为它更符合时代的要求,更符合现在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可能对于现实意义的教育性更大一些。
  
  经过学校重新编印的经典读本中,没有了,“昔孟母,择邻处”。学校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这句话暗藏了“环境决定一切的意思”,而在现代社会,人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所以删除。
  
  被删除的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广为流传的句子,删除的理由是,这句话认为读书考取功名是古代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但在现在,读书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功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学能,以投身社会,服务社会。
  
  对这样的的做法,湖北武昌积玉桥学校校长祝正洲表示不能赞同:
  
  祝正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理解看你是理解什么?你不能被黄金屋、颜如玉这六个字表面意思所迷惑,要把黄金屋颜如玉理解成美好的东西,书里面有好的道理和哲理,有启示东西都是好东西,只不过是古人把好东西比作是黄金屋和颜如玉。
  
  记者:是很形象的一种比喻。
  
  祝正洲:是很形象的,你现在可能不用这种词来形容这个书好,但是你理解也应该与时俱进。学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他的理解,他会有自己的理解,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对于山东、湖北学校的一些删除经典的做法,有《三字经》《弟子规》等之所以成为启蒙经典,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精华。这种精华并不是某个人或某个机构自负地遴选、确定出来的,而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各个阶层的无数父母、老师、学生自发地选择出来的,没有比这种自发选择更明智的了。
  
  网友在微博上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其实,跟书没关系,跟教书和和读书的关系却很大。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到底何为精华何为糟粕,也应该是学生经过比较才能知道,简单的删减对学生并无益处。
  
  熊丙奇:我觉得精华或糟粕这样的概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要保存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法律的底线或道德上的底线,底线之上的就应该让我们学生去选择和判断。我们现在一些经典读物中的内容,如果某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不好的东西,但是可能有更多的人会觉得这个是历史的传承、历史的过程,让大家可以了解过去的观点。另外通过对比这些观点,他还能知道什么是精华。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个对比面,反而不知道我该怎么去判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草原上的太阳:尼玛先生不平凡一生

作者:阿来

尼玛先生仙逝之后,较全面、系统的写先生的生平事迹的著作主要有三部:一是1991年,由阿坝州教委徐长富同志写的《尼玛…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