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领域的“三俗”现象历来有之,只是近些年呈加剧甚至泛滥之势。最近,胡锦涛同志对文化领域的“三俗”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相关中央领导同志亦分别就这个问题发表讲话,表明了中央将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文化领域“三俗”现象的决心。据传,因涉及“粗俗淫秽”,全国有3000余家网站和270多个博客被关闭,个别严重涉案人员受到法律惩处。
关于文化“三俗”现象产生的根源,有学者把它归咎于人类出于动物性本能的需求。笔者以为,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当然,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于是乎,市场上就会出现迎合和满足人们低级趣味的文艺作品。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人类既然宣称已经脱离了动物界,就应该具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欣赏水平,这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尤其是人类进化到今天,如果还是停留在一味追求其处于动物性本能阶段的文艺欣赏层面,那岂不是成了人类社会的一大悲剧。
至于目前文化领域“三俗”现象泛滥的诱因,笔者主观把它归结于以下因素:一是没有处理好优秀文化传统的承前启后,导致出现“文化断代”,使“三俗”文化的流行有机可乘;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局限性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单一化,仅仅满足于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谋求经济利益成了一些文艺工作者的唯一目标。如此,一味追求票房价值或占有读者市场的影视作品及文艺读物趣味低下甚至淫秽不堪就不难理解了;三是单纯的市场化意识及狭隘的政绩观使我们社会的引导机制和管理机制严重缺失,为“三俗”文化的泛滥开了方便之门。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本文就无需赘述了;第四个因素也是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都要硬”的指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两眼只盯着经济指标成了我们一些政府部门和文化部门的“常态”,精神文明建设被抛之脑后。如此不讲政治的后果,还谈得上先进文化的弘扬吗?
对于文化反“三俗”问题,现在一些地方舍本求末,不去触及导致文化“三俗”产生的基础,而仅仅聚焦于一些表象,如小沈阳的扮相、腔调等等。即使把类似小沈阳这样的演员全部封杀,我们的文艺百花园就会花团锦绣吗?
如何遏制文化“三俗”,除了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外,我们的文学艺术家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在创造精神文化产品的时候,想到过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吗?中国历来优秀的文化人有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和“岂能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当代的文艺家们岂能自愧不如?当前文化领域出现的问题,除了上述因素外,与好作品太少有一定关系。试想,一块肥沃的土地,如果没有鲜花盛开,岂不是任由杂草滋生吗?我们的人民曾经赋予文艺家们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这说明,我们的文艺作品应该具有引导、净化、教育的功能。尽管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但产生的能量却是巨大而深远的。一部作品,读者看了,或掩卷深思、或感动不已,其影响往往会伴随一生。我们期待更多的文艺家们,拿起笔来,用艺术家的良知,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人民,写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来。当然,我们也寄希望于各级文化部门,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政策支持、经费提供及建立适应好作品产生的文化管理机制等。笔者相信,我们这个曾经产生了鲁迅等文化巨人的国度,假以时日,一定会出现文艺百花盛开的景观,从而真正成功的遏制住文化“三俗”现象的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