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一部有灵魂的小说 《带灯》这部小说完成与贾平凹60岁生日之时,新书一出版贾平凹就感叹自己已经老了。《带灯》的创作是贾平凹近年来创作生涯的一个高峰。贾平凹的《带灯》创作时间一共经历了三年,一经出版就被评为当年的“中国好书”。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他是一位极具叛逆性的 ,但又不失淳朴的本色。他是中国少有的高产 ,更为可贵的是他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精品。毫无疑问,他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载入世界文学史册的文学家之一。贾平凹不仅小说创作的成就斐然,他还是一位散文大家,而且在中短篇小说的创作舞台上也颇有建树。平凹先生低调冷智、谦和厚道,他是一位地道的农民,更是一位世间的智者。而对于贾平凹个人来说,这部小说有着比较特别的意义。 比贾平凹以往的小说都要好看 首先,《带灯》是贾平凹写作生涯首次转型之作。贾平凹过往的小说中也有现实的因素,但像《带灯》这样强烈的充满了现实关切的,则唯此所独占。不管是文字风格以及写作方式,《带灯》都改变了他小说以往的一贯风格,这是花甲之年的贾平凹创作生涯的又一次自我突破。 其次,《带灯》比贾平凹以往的小说都要好看。著名评论家,白烨评论说,《带灯》比贾平凹以往的小说都要好看。《带灯》不仅在文字风格上变得流畅明快,在情节内容和主题上更是接近当代人的生活和情感。而且小说中虚实相间的处理,也是贾平凹小说的一次全新的突破。 然后,《带灯》是贾平凹首部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带灯》是贾平凹唯一一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在小说中,众多的男性都是为女主人公带灯的需要而设置。不仅如此,带灯这个女性也明显不同于贾氏以往笔下的女性,她身上体现了更多超越女性的一些人性魅力。 最后,《带灯》的创作过程奇特无比。一位山区的女乡镇干部,接二连三地给贾平凹手机发短信,且每次短信都是几百字甚至上千字。说她的工作和生活,说她的追求和向往,什么都不避讳。作者一开始并没有太多关注,但是越往后,越觉得惊奇。最后作者忍不住去到了这位女干部工作的地方,经过一番交流,《带灯》的原型就此诞生了。 对时代困境的反思 从具体内容来看,《带灯》讲述了一位容貌美丽却有点孤芳自赏的女大学生萤,来到位于秦岭地区的樱镇镇政府工作,她不满“腐草化萤”的说法,给自己改名为“带灯”,意为带着一盏灯在夜里巡行。 带灯她主要负责处理乡村所有的纠纷和上访事件,每天面对的都是鸡毛蒜皮的纠缠麻烦。有的人利益受侵害却不知如何维权,也有人为了一棵树上访十几年…… 虽然带灯每天都要面对生活里无休止的纠纷,忍受精神世界中的干涸,但是她从未放弃过内心的追求。即使是在最绝望的时刻,她也会带上一本书,坐到镇子外面的山坡上,去看看远处山,想想书里的人。然而她却始终无法改变,那些来自命运里孤独和痛苦对她的轮番折磨。 带灯的个人苦难里包含了作者对乡镇干部这一群体尴尬现状的同情;也体现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境;同时,这也是对时代的感叹和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点名 从小说主题上来看,《带灯》是贾平凹首部书写现实直面当下的作品。它描摹了基层公务员的生活现状,直面了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困境与生机。这部小说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贾平凹在这部作品发布的当天说道:“几十年以来,我看到中国在改革开放大的社会转型时期取得进步,同时也看到转型时期社会有了更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虽然你没有能力改变很多东西,起码我也很担忧,也想把自己一些体会表达出来。” 《中国青年报》这样评价《带灯》:“环视我们眼前的长篇小说创作,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种窘境:要么是缺少现实关切,要么是鲜有文学呈现。而贾平凹的这部《带灯》终于为打破这种宭境提供了一束穿透力极强的曙光。” 而在全国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单独提到《带灯》这部作品,为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和时代担当证明。 与个人命运紧紧相连 在艺术上来说,《带灯》是一部有灵魂的小说。《带灯》是一盏灯,照亮了生命的虚与实。更让读者与故事一道痛苦,让灵魂与世界见证虚无。 其实,所有真正宏大的主题一定与个人命运紧紧相连。在《带灯》的天地里,作品让孤独的个体与世界交流, 通过文字去雕刻他们的世界,读者通过阅读去抚摸世界的灵魂。在文学的世界里,不管是痛苦、欢乐、愤怒还是喜悦,字里行间里都溢满书香,而沉静的思考总是能赋予人一股理性的力量。 《带灯》讲的是一个女人的苦难,更是这个时代的担当。《带灯》是平凹先生“雕刻”的一部作品,而作品所雕刻的就是这世界本来的模样。《带灯》是一份礼物,送给每一个在现实中挣扎着的孤独的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