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失去父爱是人类情感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 母性教育是一种“叶根”的教育,目标是达到生命的滋润、丰满;父性教育就是一种“主干”的教育,目标是建立人生的“主心骨”,实现生命向空中的充分伸展! 传统家庭中,大多是妈妈担任教育孩子的工作。而在柔软的母爱之外,孩子缺少的果敢、坚强、乐观、豁达等品质,则等待着父爱来填补。然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绝大多数的爸爸初于“缺位”状态。这种现状,直接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家庭的孩子正在遭遇“父爱缺失”。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一次父亲节时说:“父爱缺失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空洞,任何政府都无力填补。”这也给所有的父亲敲响了一记警钟: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时间来陪伴和教育孩子。 《再忙也要做个好爸爸》是作者迈克尔·史密斯的沉淀之作,也是一位养育3个孩子20多年的父亲发自内心的呼唤:事业重要,孩子的教育更重要。父教缺乏可能会让孩子终身“缺钙”! 迈克尔•史密斯在书中深刻探讨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究竟意味着什么——有哪些可能出现的结果和影响、为人父母者会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以及父亲们可以按照其育儿表现分为几个等级。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父亲角色:缺席子女成长过程的父亲、虽然在场却与子女保持距离漠不关心的父亲、威严专制说一不二的父亲、慈爱温和充满爱心的父亲、喜欢说教干涉子女生活的父亲,等等。任何一位男性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与自己相对应的形象,并选择如何成为一位真正的父亲——去发掘属于父亲的力量! 作者是被一个没受过教育的母亲和一个绝大多数情况下都缺席的父亲养大的6个孩子中的老大。他说:“我们的家庭总是充满了动荡混乱,我们经常搬家,我就读过的学校不少于35所。可惜的是,家里念到高中毕业的孩子只有我一个,更别说念到大学了。所幸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为自己设定目标,正是这种目标感让我走出了那个混乱吵闹的环境,而很多人都没能幸运地从那种环境中逃出来。我刻苦努力地学习,拿到了大学的学术奖学金,后来还以军官的身份加入了空军。在和现在的妻子谈了6年恋爱后,在我25岁那年我们结婚了。我迫不及待地想成为一个父亲,而且想成为一个好父亲。” 作者认为,在我们这个社会,几乎所有存在的病态都可以追溯到那些家庭生活混乱动荡的人群身上去。这种动荡混乱往往始于一个缺席或者冷漠的父亲。如果有一本简单的、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写成的书,专门教育那些生活中缺乏正面角色榜样的男性解决“如何做父亲”的问题,结果会怎样呢?当儿子询问怎样做父亲时,他的单身母亲要如何给予指导呢?那种“缺乏父亲”的怪圈如何才能打破? 作者把自己的经历与体会、思想与观点、对他人的看法、家人和朋友的人生故事都浓缩在了这本书里,目的就是帮助那些身为父亲、母亲以及子女的个人,让他们的人生能变得更好;同时也希望随着更多个人生活的改善,整个社会都能从中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