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今天的中国强大了许多,新中国金融业正在推进改革以进一步发展。在这个节点上,重述、探讨、回顾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显然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原中国人民银行参事李德 原中国人民银行参事李德做了这个重要工作。李德,1952年生,1991年2月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2001年12月他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获博士学位。2004年12月他被评为研究员。2005年他到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作访问学者。他曾在中国人民银行体改司、政研室和研究局工作。他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研室体改处副处长、研究局金融风险研究处处长,研究局副巡视员,2012年8月被聘为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他长期从事金融改革发展规划、宏观经济金融运行分析和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研究工作。他主持或参加了“九五 ”和到 2010 年时期金融业发展规划、“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银行企业债务重组、我国存款保险机构模式、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模式、我国房地产金融运行状况分析等项课题的研究和试点工作。他先后主编、参编、合译了10 多本经济、金融著作,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100多篇文章。 为了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金融业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为了总结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经验,李德耗时多年编著了《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广泛收集有关资料,通过详细的论述和深入的分析,比较全面、完整、系统地描绘了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创建、发展、推进改革开放的演变过程和基本脉络,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1927~1952)。回顾了新中国金融体系的萌发,创建苏维埃国家银行,建立抗日根据地银行和解放区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新中国建立初期金融业的发展。 第二部分,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金融业(1953~1977)。介绍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体制,稳定货币和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大跃进”时期,金融工作出现了失误后对经济金融工作进行调整;“文化大革命”对金融工作的冲击和以后的整顿。 第三部分,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迈出历史性步伐(1978~2000)。详细介绍了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和改革与完善;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和创建外汇市场;构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国有银行恢复和改革,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组建与发展,政策性银行的设立和发展,探索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之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崛起,保险业的恢复和发展;货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资本市场的建立与规范发展。 第四部分,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2001~2010)。致力于展现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逐步完善,加强宏观调控和国际金融合作,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监管和化解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加快金融法制和金融基础制度与设施建设;银行业的改革、创新和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功能定位和规范发展,稳步推进和支持农村金融改革;深入推进保险业改革和发展;金融市场在规范和创新中加快发展。 李德《新中国金融业发展历程》即将由人民出版社推出上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怎样看待新中国金融业历史,怎样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金融体制,怎样开待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前后的金融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力度的精准视角。 (作者为国家总部经济课题组研究员、著名图书策划出版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