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特兰斯特罗默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时间:2011-11-30 22:01 来源:半壁江原创中文网 作者:梁文道 点击:
比如说像我们刚才读到这首诗,诗名叫《子夜转折点》,所谓的子夜转折这样的一个状况,他是从蚂蚁静静观察入手,一个特别小的地方进入,后面我们看到一些很惊人的意象,不一定是惊人,但是你一看你就会记住它,云杉树像一根时钟的指针这么立着。

  梁文道:我们上个礼拜的时候曾经说过,诗人不一定总是放荡不羁的,恰恰相反诗人也可以是个老老实实,朝九晚五上班,然后晚上回到家在灯底下,吃完晚饭甚至洗过碗碟之后休息的时候,睡觉前写首诗吧。

  比如说我非常喜欢的葡萄牙大诗人佩索阿,他就有点像捷克的卡夫卡一样,都是老老实实上班的一个人,卡夫卡在做保险,他就做会计,然后晚上回到家他就开始写诗,甚至在自己诗的世界里面,幻化出数十个不同的笔名,用不同的诗风、不同的性格,来写出一整本他自己的诗刊。

  说到这个诗的日常与非日常,我就想到好奇怪,越是在诗歌仍然广受欢迎的国度里边,诗人的生活好像也就可以越加的正常一点,而大家对于诗越是觉得亲切,大家也就越不会故意把很多夸张的、不实的一些想法,放在诗跟诗人身上。

  比如说像瑞典,把瑞典很多诗歌翻译成中文的现代翻译家李笠先生,他在文章里面曾经说过,在瑞典现在的广播电台,你如果仔细听你会发现,每天还会播一首诗——《每日一诗》,比我们《开卷八分钟》还厉害。《每日一诗》是怎么样,是诗人投稿到电台去,然后电台会选,选了之后就在电台中午的时分,朗读一首诗出来,选中了朗读出来了,你还能领稿费呢。

  不止是这样子,据说瑞典随随便便,你碰到街上一个开大巴的师傅也好,一个工程师,他们都能跟你颂诗,情况有点像到伊朗,伊朗也是个诗的国度,很多旅游大巴的司机跟你讲起他们民族的骄傲一些大诗人,也是随口张嘴就来,很厉害,很牛。

  我讲这么半天瑞典的诗歌风气多盛,当然是为了要介绍我们今天的主角特兰斯特罗默,特兰斯特罗默是今年众望所归的诺贝尔文学奖出炉得主,本来今年诺贝尔文学奖除了他之外,还有另一个大热门也是一个诗人,就是阿多尼斯。我个人是比较偏爱阿多尼斯的,我觉得他也很应该得奖,这回他得不到,下回轮到诗人,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不过没关系,因为这位瑞典大诗人也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诗人,真的写得太好了,颁奖给他没有任何人会有疑问,尤其是我们中国读者,中国读者很早就很熟悉特兰斯特罗默(或者是有人翻译成特朗斯特罗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大陆首先是北岛先把他翻译了出来,翻译了几首诗,但是看整个华文世界,却是一个香港的诗人首先翻译了他的诗过来。

  中国爱诗的读者应该很早就认识他,甚至他还亲自来过中国两趟,他的很多作品也早就被翻译过来,更重要的就是他的几乎整个全集都被翻译成中文了,很难吗?不难,为什么?因为他一辈子就写了200来首诗,写200来首诗的诗人也能够拿诺贝尔奖吗?可以啊,你每一首都是精品那就行了,对不对,但是这要有多难呢。

  说到他在中国,大家都很熟悉他了,爱诗的人也都很喜欢他,因此就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呢?凡是我们熟悉的人物,我们也必然会产生很多争论。这个争论倒不是争论他诗歌的成就高下,这没什么好谈的,争论的是什么,大家翻译的好不好。

  据我所知目前最通行的版本,除了刚才我所说的李笠,他是从瑞典文直接翻译成中文之外,还有我今天手上的这本是董继平,他是透过英文本再转译过来,另外还有北岛,他是局部的选过一些,也是用英文译过来的,另外还有现在住在香港的诗人黄灿然。

  据我所知大概还有二、三位诗人,也都尝试过翻译他的诗,翻译出来的成果怎么样呢?网上是争论一片,所有这种文学争论我们知道,到了最后在我们这儿都变成互相粗话骂来骂去,你这儿不行,他是垃圾如何如何,也就是这样子也不管它。

  我今天介绍他的诗,用的是董继平翻译的这本《特兰斯特罗默诗选》,是不是表示他译的最好?那也不一定,我觉得这几位诗人的翻译其实各有千秋,可是我为什么选他呢?理由很简单,因为我原来有的那几本,都不晓得丢到哪里去了,我这本还是最近凑巧才被我找到。因为以我所知,市面上你根本现在买不到任何一本他的诗集,是不是因为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大家很高兴蜂拥着抢去买呢?不是,而是当年一出早就已经绝版,而且还不会加印,对不对,现代诗还想怎么加印。

  我手上这本就是当年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大手笔,《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的其中一卷,这真是个大手笔,没想到现在还有人会这么大规模的翻译20世纪的诗跟现代诗,但是很可惜,这套诗规模很大,雄心很大,但里面的水准有点参差,而且出来之后,市场上也不一定是太受欢迎。不过无所谓,翻译的好或不好,大家可以慢慢讨论,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为什么这位大诗人能够获得举世的尊重,在中国他又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就先来看看他早年的一部很重要的诗集,他第一部诗集。

  第一部诗集一出来,当年好像是50年代,上世纪50年代,诗人才20多岁,这《诗十七首》一出来就震惊了瑞典文坛,我们看看这里面其中一首《子夜转折点》:林中的蚂蚁静静观察/注视着/虚无/一无所闻/除了从幽暗的叶蔟中的滴落以及夏天的大峡谷中的夜晚/那喃喃低语的深处/云杉树像一根时钟的指针立着/长着穗/蚂蚁在山丘的阴影中发光/鸟鸣/最终云群慢慢开始滚动。

  我们看看他写的这个状态,这首他非常早期的诗,已经能够看到他一生诗歌的走向,那个走向是怎么样?真的是北欧诗人,真的让我们看到北欧的那种孤冷的,但是又非常翠绿的大自然的景象,很壮阔的生灵,他总是写很多的树木,对不对,写森林之中种种的状态。

  比如说像我们刚才读到这首诗,诗名叫《子夜转折点》,所谓的子夜转折这样的一个状况,他是从蚂蚁静静观察入手,一个特别小的地方进入,后面我们看到一些很惊人的意象,不一定是惊人,但是你一看你就会记住它,云杉树像一根时钟的指针这么立着。

  整首诗非常的静态,忽然到了最后一句话,鸟鸣/鸟叫了/好像天几乎要接近亮的状态/最终/云群慢慢开始滚动/整个画面就动起来了。这首诗已经让我们能够看到这位诗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力量在哪里,就是一种意象的塑造。而这个意象的塑造不只是把很多东西集中起来、凝固起来冰冻,而且它还会滚动的。

  (来自凤凰网读书,凤凰卫视11月28日《开卷八分钟》,以上为文字实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匿名?
    精品图书在线阅读

    绿野仙踪:用毅力战胜灾难实现梦想

    作者:弗兰克?鲍姆

    善良的小姑娘多萝茜被一场龙卷风刮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奥兹国,并迷失了回家的路。在那里,她陆续结识了没有…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