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星象说》,仰望众神的天空
时间:2010-08-02 13:42来源:半壁江
网 作者:佚名 点击:
次
对于我们这些聚居在城市里的现代人来说,仰望星空与阅读神话是过于遥远的事情。白日,为生计奔波;黑夜里,或者辛苦加班,或者慌忙赶路,偶有闲时,也统统投向商
对于我们这些聚居在城市里的现代人来说,仰望星空与阅读神话是过于遥远的事情。白日,为生计奔波;黑夜里,或者辛苦加班,或者慌忙赶路,偶有闲时,也统统投向商场、派对,或者家中的电脑电视。仰望星空已足够奢侈,又何来闲情追想古人、品读神话?假如有一天,你的小女儿一手指着夜空中的繁星(如果那个时候,城市的夜空还能看见星星的话),一边歪头问你:“那几颗星星为什么总在一起?它们看起来像什么?它们有名字么?”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阅读这本《古希腊星象说》,并非始于这种忧虑。恰恰相反,在合上书本之后,我的问题才刚刚开始:若我们对于星空与神话,甚至身边这个世界的疏离与陌生已经成为习惯,我们又能为那些充满好奇的幼小心灵提供什么呢?造成孩子们无知的,难道不正是我们自己的漠然吗?这疑惑促使我重新审视手中刚刚合上的这本书,思索它的分量与意义。或者,它是否像书名所显示的那样,只是一部关于古代天文学的知识指南?又或者,它仅仅是一部关于古希腊神话的另类辑录?而假如我们对这本书的期待和判断都不止于此,那它究竟能为我们的生活和心灵带来什么呢?
一直以为,好的读物可以大致分作两种。一种替人解惑,读过之后感觉澄澈清明。另一种则促人生疑,对整个世界甚至自己都充满了好奇。《古希腊星象说》无疑属于后面这种。也许不会有人因为某个难解的谜题而翻开这本小册子,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能感受到自己心中的好奇,如植物饱食了阳光和雨露之后,蓬勃生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本开启式的好读物。尤其是,当我们身处窄仄的空间,在灯下翻动书页的时候,竟仿若面对了浩瀚星空,它令我们同时意识到变幻和永恒、伟大与渺小。当我们猜想古代世界里的希腊人或许曾和我们面对同一个夜空的时候,兴奋之余又不禁发问:古希腊的那些神灵和英雄,他们在人间留下了怎样的传奇,竟至于其身影能够化为不朽的群星?而那些普普通通的希腊人,在经过了白天的辛苦劳作之后,于夜间仰望浩瀚的星空,他们又看见了什么呢?
这些问题诚然有趣,回答起来并不容易。德国古典语文学家莎德瓦尔德,本书的作者,却轻轻松松地完成了这项工作。这位与20世纪同龄的老人,几乎与他笔下的人物一样传奇:虽然生在1900年的现代柏林,他的目光却总在追随千年之前古希腊人的心灵轨迹,先后以荷马、品达、萨福、修昔底德以及古希腊戏剧作为自己的专研课题。虽然师从古典语文学大家维拉莫维茨和耶格尔,并先后任教于柏林大学、柯尼斯堡大学、弗莱堡大学和图宾根大学等名校,但他一心要走出学术圈,到电台做节目和开办通识讲座,以普通大众为目标读者,传播古希腊文史知识。他的笔如同魔杖,点划之间为我们召唤古代的神祗、精灵、英雄、凡人与动物。他又是最亲切的长者,将夜空中的星座为我们一一指点,教我们辨识星座的位置、想象星丛背后的张张面孔。不妨开玩笑地说,与其恭奉莎德瓦尔德为20世纪德国古典学名家、“最后一位大师”,恐怕反倒不如唤其为“现代巫师”更令他欢喜。
比如,书中对双子星座及其传说的梳理和讲述,堪称莎氏风格之典型。在我们眼中,双子星座是夜空中相依相伴的两颗星,也是黄道十二宫中最神秘的星座。很多在双子座下出生的人,身上往往同时具有极端相反的矛盾性格和独特魅力。而在莎氏笔下,双子星座成了一对年轻俊美的双胞兄弟,时而化作民间信仰中航海者或战士的守护神与救星,时而成为大神宙斯的爱子、古城忒拜的建造者。关于双星的传说,流传久远,版本繁杂。莎氏却凭借其深厚的古典学功底,将各种版本择拣裁夺,去其枝蔓,察其联系,将之还原为一个个清晰生动的故事。既令细心的读者钦服于他的渊博学识和治学功底,也令敏感的心灵获得了对于古典世界的诗意想象。在各种传说中,莎氏最偏爱那则神人殊途的忧伤故事。这故事曾为荷马、萨福、品达等诗人所歌颂,莎氏此处的叙说引证了以上诸家,更显得分外忧伤动人——原来,这对双胞兄弟一是宙斯之子,另一个只是凡人。兄弟俩情谊甚笃,形影不离。他们一起立下过英雄般的功绩,也一同惹出了祸端。当凡人卡斯托耳被对手刺死的时候,他的兄弟、宙斯的儿子波吕丢刻斯放弃了自己的永生,用一半的时光换取卡斯托耳的生命。他们从此交替着居住在神界与冥府。在这个故事的结尾,莎德瓦尔德盛赞手足之情终究经受住了死亡的考验,并感慨他们出于对彼此的挚爱而永远放弃了同对方相守的时光。这既令人感动,也着实使人无奈。这般态度,使莎氏已然脱出了古典学者的扎实敏锐,更彰显出诗人的气质与悲剧
的情怀。这种气质和情怀,也深深地印染在他对赫拉克勒斯、太阳神之子法厄同等悲剧故事的讲述中。
这也许便是本书最可宝贵的东西。它承继了古代希腊人的文化传统——承认人与神的区别,以及人类自身的脆弱与有限。而人类又是具有超越性的生灵。其超越性恰恰在于对自身的处境的意识、对他人的苦难的关怀、理解和同情,以及由此而生的对亲人、朋友和人类的深爱。正是这样一种文化传统滋养了古代希腊人,令他们在哲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创造了至高的成就。同样的传统也滋养了现代的德国人,令他们能够与古人心灵相通,从而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不至于失去人类最古老、最宝贵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们带来的是格外厚实的心灵财富。它向我们呈现了天空与大地、古典与现代、神与人、有限与不朽之间的区分与联系,并且传达着这样一个信念:人类脆弱的生命可以超越自身的渺小与局限,并最终摘取永恒;而成全他们的,恰是其无所逃遁的苦难和脆弱本身。
也许,就像莎氏在这本书中所说的,人类对于天空的认识可以有两种:一种需要学习,诉诸认知力,了解天空、星球以及整个宇宙的物质起源与变化;另外一种,需要的只是一种意识:学会在低头走路的时候,仰起头来,看着夜空,寻找英雄们的生活轨迹。
在古代希腊,我们看到的,是上述两种认识的同步发展。一方面,科学精神的发达使人们开始寻求关于星空的种种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在日常的家庭生活里,在每一个夜晚降临的时候,每一位平凡的母亲都在星空下轻轻搂住孩子,温柔地给他(她)讲述人世间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壮美,或忧伤。它们曾经在人间发生,又在人间终结。现在,故事中的主角升上天空,在星光闪烁间向我们讲述着他们自己的经历。这样两种认识究竟哪一个更加重要?我们也许无法比较。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后一种方式,由于它的日常和亲切,令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得以分享人类曾经的悲壮和辉煌,从而更清明也更优美地面对自己头上的星空。想到这一点,我们或许能够穿越时空与文字的重重阻碍,更加靠近莎德瓦尔德甚至古人的心灵,同时也能够坦然面对身边那些小生命们不时投来的探询目光。
希腊星座溯源
星座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古代巴比伦人将天空分为许多区域,称为“星座”。不过那时星座的用处不多,被发现和命名的更少。黄道带上的12星座初开始就是用来计量时间的,而不像现在用来代表人的性格。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已提出30个星座。
两河流域文化传到古希腊以后,推动了古希腊的文化发展。古希腊天文学家对巴比伦的星座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编制出了古希腊星座表。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综合了当时的天文成就,编制了48个星座,并用假象的线条将星座内的主要亮星连起来,把它们想象成动物或人物的形象,结合神话故事给它们起出适当的名字,这就是星座名称的由来。希腊神话故事中的48个星座大都居于北方天空和赤道南北。今天我们阅读古希腊星座神话故事时,常为它们生动的故事情节、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折服,以至于觉得故事与星座简直等于合为一体了,此故事对此星座来说已经有了不可替代性。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