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已接近尾声,截至22日的数据显示,报名系统审核通过的人数超过88万人,最热职位来自民盟中央,竞争比已接近6500:1。目前,仍有400余职位“零报名”,这些职位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基层岗位。(10月23日中新网) 姑且暂不去看那高达6500:1的最热岗位,先来看一组统计数据,目前,中央层级职位的平均竞争比接近60:1,其中,“中央党群机关”职位的平均竞争比已经超过90:1,省(副省)级职位竞争比为39:1,市(地)级职位的竞争比为34:1,而县(区)及以下职位的竞争比最低,为29:1,在这竞争比最低的岗位中甚至有多达400余个岗位无人问津,公考陷入如此窘境,到底让谁尴尬?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县乡职位层级较低,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县级以下职位很多要求本单位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含试用期),且需经常下乡入户,工作强度较大,条件较为艰苦等。 众所周知,热门的职位无不是更多拥有公共特权资源的单位,无不是调遣关键人力资源容易的单位,冷门职位无不是艰苦和偏远的单位,好地方自然“更清闲”,上升空间自然更大,自然要抱着闯一闯的心态考入所谓“高大上”的行政机关了,又怎会俯下身子去基层打拼?病态从政观略见一斑。 不仅如此,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曾经公布了《中国企业员工敬业指数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员工敬业度最低。当然,现实情况也大致相仿,一些公务员根本不是把公务员职位作为事业奉献的平台,而是把权力作为了贪腐的“敲门砖”,把公职作为好逸恶劳的温床,关于各种公务员待遇低的吐槽不断,“擦桌子、喝茶就是一天”甚至成了个别公务员的生活常态,试问,敬业精神何在?服务意识何在? 也就是说,公务员招考呈现“冰火两极”的尴尬局面,不仅暴露了部分“准公务员”们对灰色社会的认同,也折射了公务员招考偏颇的功利性价值趋同,更击中了现行公务员体制的弊端软肋,提醒着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更人性化的招考政策,使热门部门尽快“凉”下来,让冷门部门尽快“热”起来,形成良性的招考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