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考核是公务员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度考核的重要基础,对于客观、准确地评价公务员一年的德、能、勤、绩、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就目前来看,平时考核结果的运用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没有真正与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评先表彰等直接挂钩,造成一种平时考核好坏一个样的局面。 “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不是“你好大家好走过场、走形式”就是“平时不算账,年终凭印象”或是优秀是领导的囊中之物,一般干部职工则是“轮流坐庄”,这是目前一些公务员的心声。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把考核的激励作用发挥出来,考核结果没有生命力,缺少较真劲,考核结果运用存在“糊涂账”,就算是考核不称职,考核结果依然是“功德圆满”,把考核量化当成一张“纸老虎”。 平时不算账,年终糊涂账,是公务员考核的难以治愈的“顽疾”。按照《公务员》的规定,平时考核是公务员定期考核的重要基础。但一些单位制定的考核标准操作性不强,虽然明确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但都是一些原则性规定,缺乏量化指标和具体标准,其考核程序规范性严谨性欠缺,存在年终考核运用仍然是“领导研究,轮流坐庄”,或者是“论资排辈,领导优先”情况,造成考核流于形式而没有发挥制度本身的促进作用。 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关键是解决谁说了算。公务员考核采取的是“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这就需要改革考核方式,提高考核客观化程度。要用事实说话,平时考核应纳入公务员岗位绩效评估范围,做到指标量化、考核细化;要让群众说话,引入服务对象评价机制,将群众的评议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变“领导说了算”为“群众说了算”。 “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在公务员平时考核中,不但需要建立较“真”的有效监督机制,而且还要有结果运用的算“账”机制。考核结果应该与多种应用“挂钩”,贵在较真,不可随意敷衍,不能怕得罪人,要敢于说不,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发挥好考核的“风向标”和“导向仪”作用,既有助于解决“平时不算账,年终凭印象”的问题,又能形成“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职业激励机制,也能使公务员考核真正走上科学化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