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记者在贵州、河南、福建、黑龙江等地下乡采访时,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上级部门连续借调骨干,基层“失血”严重,很多工作难以开展。而且,人事关系错配引起单位内部不团结,助长“求人办事”等不正之风。 “任性”二字现如今在网络上是相当的火爆的,各行各业、各类人物都是可以被冠以这样的标签的,只是这样的标签贴上去是相当的容易,但是不容易的却是如何的把它给撕下来的,这个当然对于一些人来说,其实是无伤大雅的,但是对于那么一群人的代表,那就是相当的有杀伤力的。这一类人就是我国的公务人员,然而最能被人所念叨的也就是体制内的一些诟病,成为了大众所热议的焦点。虽然说这是一种“围墙”效应,但是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的。对于公务体制内的这些事,还是有不少人眼睛是雪亮的。 比如说基层人员的借调问题,那就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实借调作为一种特殊的机关工作人员流动方式,原本是为了解决单位人手不足或专业性人才缺乏问题,但现实中借调“频繁、太随意”,甚至催生失序、失范借调等现象:时间越来越长、形式花样百出、变相违规借调。使得被借调者进退两难,基层“失血”。而且通过网络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络上也是出现了不少争议的声音。不少网友反映,有的地方部门或单位存在频繁借调、违规借调等现象,讲述个人在借调中进退维谷、有苦难言的尴尬遭遇,持续引发关注和热议。 同时除了是在网络上的持续发酵之外,其实就是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少基层人士眼中,借调大多是在拼关系,获得机会本身就意味着迎来了升迁希望,而能不能留下更是至关重要。不少人以过来人身份说:“‘非关系户’要想留在上级单位,除了具备足够能力、付出巨大努力,时机和运气也很重要。所以大部分人都是折腾半天,最后借而不调。”这个当然是大实话,也是赤裸裸的现实,编制有一定的限制,人员能力也是有问题,种种原因在一起,就促成了现如今的一个局面,上级单位哀声远道的缺人做事,但是基层的人员又无缘无故的给退回来,这样的恶性循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一个头。 向基层借调人员,这个对于基层的人员来说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身上所背负的责任是相当巨大的,所以对于人才的管理必须高度重视。政府机关、上级单位在人员编制和职能划分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对于非必要情况而长期占用基层借调人员的,编制办应予以清查。此外,与其频繁借调基层人员,不妨考虑建立完善对口单位上下级干部人员之间的定期进修、学习的交流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人才留在基层,促进基层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