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干到多大岁数才能当上市长?最近,“市长的年龄”成了网友的热门话题。在这股热劲背后,是对干部年轻化的反思与交锋。四川甘孜州委组织部日前发布干部任前公示,38岁的博士颜磊被提名为康定市长。 为让我国的建设发展事业生生不息、持续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党就明确提出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求,并一直延续至今。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这也体现出了党和政府对培养年轻干部的决心。 近年来,党和国家在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党性培养、作风养成、选拔使用、管理监督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笔者认为这不仅能促使年轻干部提升在一线岗位的工作经验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能加深其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避免“揠苗助长”的情况再现。 对于“市长的年龄”成为热门话题,在笔者看来,这是“新现象”与老百姓“的思维惯性”所引发的冲突而产生的结果。实事上,这种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新现象”早已在新闻报告中出现过,如29岁担任湖北宜城市长的周森锋、30岁任广西凭祥市长的孙睿君、22岁进入甘肃省武威市副县级岗位的焦三牛等,只是老百姓还是一直存有“惯性思维”,认为领导干部就应是年龄越大,越有能力,但这种思维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目前,我国已全面开启创新型用人机制,以“能上能下”激励年轻干部不断进步,以开放的政策不断优化我国领导干部的年龄结构。事实上,在笔者看来,干部的选拔首先要看这个人是否德才兼备,是否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可,而不是年龄大小,况且干部的任职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排序。因此,那些被委以重任的青年干部肯定是具有别人无法匹及的优点,也有适应相应位置的能力。 所以,笔者认为,为完善用人机制,我党在选人用人的时候就应定好规矩,破除年龄限制,择优录用。并以这样的行动破除老百姓的“惯性思维”,让“38岁当市长”这样的新闻不再成为热门话题。 |